Page 104 - 《天台行旅》
P. 104
岩檐上飞挂。道书云,这里名叫上玉 胸会更明亮灿然。蓦然觉得,那片片缕缕的红霞,映射于赤城山丹红的崖壁,
清平之天,是道家的第六洞天。“山 一切的一切,都属于我,都是天台山为我们准备的!
中习静观朝槿,竹下无言对紫茶”,
洞门中的一副对联,为北大校长蔡元 在自赤城山巅往西北而望,桐柏山连绵不断,恰是道家圣地。它与国清
培先生手书。这也是一种高人的生活 寺佛陇成为有趣的对应,使我想起智者大师所说的一句话:“车之两轮,鸟
状态,确实是与世无争的恬淡,安贫 之两翼”。佛国仙山,佛宗道源,在霞彩中腾飞而起,神采飞扬。
乐道的闲适,有几人真正体会和拥有 走桐柏山可以先从桐柏岭脚之西谷口进入,过去小溪淙淙,现在却是能
呢? 够泛舟的八仙湖,桐柏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了。远远望去,琼台仙谷摩崖
玉京洞朝东,餐霞洞面南。每当 赫然在目。仙湖的大坝之上是一段廊桥,下面就是宽 40 米的瀑布。走在湖岸
朝暮,餐霞饮露,清寒之至,餐霞是 的栈道,我进入百丈坑。百丈,是指两旁的高耸矗立的削壁翠屏而言,它们
餐食日霞,道家的一种修习之功。汉 是花岗岩被雨水冲刷形成的极致。再转几个弯,坑谷越来越逼仄,抬头仰望,
书中说,“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沆 蓝天仅是窄窄的一线。
瀣是半夜的气,并天地玄黄六气。云 百丈坑的山水奇险诡异,气势逼人。过去,在百丈坑溪涧行走,是要跳
水可啜,崖林可依,可见赤城道人的
逍遥。餐霞洞为清光绪年间齐修兰所
开辟,修兰字玉京外女,能诗会画,“肯
向春风争绮艳,独于秋月见精神”,
恰是赤城山崖上的一枝幽兰,不被人
知。传说,她 27 岁死了丈夫,无钱埋葬,
就在这里掬土成坟,而她自己朝暮厮
▲ 梁妃塔 胡明刚 摄
守这爱人的魂魄,天长日久,她挖出
的土坑竟成一眼水池,人称“掬井”,虽在山顶,却永不枯涸,这澄澄的清
泉想必是她盈盈的热泪所化吧!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是经典的,而餐霞
洞上黎元洪的“秋霜比洁”摩崖,不由得让我为这民间的弱女子,为这矢志
不渝的爱情感动得涕泪交流了!
赤城山顶上的七层玲珑宝塔,为梁代岳阳王妃萧詧为他的妃子建造的。
萧詧来游天台山 , 想起旧事深有感慨 , 命天台县令在赤城山顶建造此塔,后人
称之梁妃塔。这个故事但与餐霞洞的齐修兰故事相比,同样凄美的。在赤城
山顶上照样可以登高望远,同样引我浮想联翩。我来赤城山时,正遇山中阵雨,
雾霭迷离,无奈躲在梁妃塔下,雨声淅沥,远山朦胧,少顷,雨霁,云雾退去。
行至赤城山巅之西,则是千寻绝壁,临风一呼,振臂一啸,顿觉身清气爽, ▲ 玉京洞 蒋冰之 摄
若驾风腾云而去!山风徐来,阵阵沁凉,如沐甘露,踏着霞光归去,我的心
104 天台行旅 赤城桐柏桃源,餐霞访道遇仙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