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天台行旅》
P. 106

跃着前进的。道路忽而左右回环,忽而跌宕颠动,而溪流明澈如玉,灵动清越,
               故名西灵溪。抬头看壁立的山崖,不料脚下已经踩空,摔到溪水之中,溅得透湿。
               斜躺在溪石上仰望,惊悚不已。这与石梁中方广寺俯瞰飞瀑不同,那飞架的
               悬崖,在云中移动着,说不定会随时倾倒下来!现在坐在船中,悬崖削壁翠
               屏未改旧时模样,照样能感知到群峰耸峙,石色欲飞,草木依稀,苔蕨蒙络,
               翠色随处可掬。百丈坑谷七八里山峡中,点缀着诸多的奇崖秀峰,一转一奇,
               随步换形,像人类物,生趣盎然。仰首瞻望在谷口,东边高岗上,有一岩石
               形同扁舟一叶,一人划桨一人肃立,人称渡船岩。又有石峰如霞客策杖,如
               李白醉吟。过悬空阁,伫立望仙台,有八座山峰,状如八仙,朝向紫阳峰,
               旁边有岩如金鸡啼鸣。如果退回去走几步,金鸡就会变成葛仙翁,各呈异趣,

               令我沉吟。
                   过望仙桥,登悟真坛,旁有巨石如观音,似道人羽客。涧路尽处,有瀑
               布三折,最上去也就是深不可测的龙潭,潭边也很开阔。旁有几间路廊一般
               的小屋。看那阳光从崖端晒落,照在潭面上,波光粼粼,水纹迭迭,映射崖壁,
               一片幽邃,如梦如幻。循瀑布边而上,走数百步,行到道家所说的三十六洞
               天的“金庭洞天”,倒也深藏不露。附近的跨鹤台,本是一个四角凌空的小
               山峰,上面所建造的小亭子,真的如翼然升空的仙鹤。
                   信步沿着栈道往上攀登,抬头朝东望去,山顶上一石峰突兀,犹如巫山
               神女,太阳在她的头顶上照出一片明亮而耀眼的光影,很感圣洁。而它的脚下,
               崖壁削立,人迹罕至,只有飞鸟栖居。同行的朋友告诉我,旧时本地山民有
               采石斛(铁皮枫斗)的,常把绳索缚在腰上,身背小筐从峰顶上挂下来,因
               为石斛为名贵野生药材,足能维持生计。而现在天台人陈立钻氏,在桐柏山
               上开辟石斛种植基地,制作铁皮枫斗晶,而悬崖上采野生石斛已经成为绝活儿,
               不过也可以当作一个旅游项目开发的,如雁荡山的灵峰飞渡一般,肯定会引
               得观者如堵的。
                   在当地百姓眼里,百丈坑谷乃至天台山一草一木皆有灵性的,每举刀砍柴,
               每下锄挖地,都要念一声“泼消”——“百邪尽消”的缩略词——本地平安
               无事的咒语。

                   徐霞客第一次游天台山时,认为百丈多迷津,他向人询问琼台双阙,竟
               无知者,走过数里路后才知在山顶,便与国清寺僧人云峰攀登,俯瞰觉得犹
               如桃源,因为时间仓促,观察不细,写得简略笼统无奇。但第二次来,是从
               桐柏宫自上而下游览琼台的,他在游记中赞叹道:“峰前复起一峰,卓立如柱,


           106  天台行旅                                                                                         ▲ 琼台仙谷    范旭初  摄                                                        107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