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天台行旅》
P. 170

在这里,我感念所有关心我的生活和这部书稿的师友:首先感谢天台县
               委书记李志坚同志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为本书赐序;钱国丹、陈镛和高汉老
               师一直为我的生计和写作操劳,屡次为我提供晋身与方便的机会;天台文化
               馆的陈瑜老师在十年前带领我和诸多的文友走访家山风景,召开笔会,边读
               书边写作,悉心教导催产了我的许多天台乡土地理散文;天台前辈文友同行
               朱封鳌、曹志天、韦彦铎、许昌渠、许尚枢、汪林、赵子廉、陈维、陆树栋、
               左溪、郑鸣谦、陈国元、梁立新、闲云、郑为一等先生,邮寄了他们撰写天
               台乡土自然人文诸多著作,给我写作本书提供极为难得的借鉴参考资料,马
               明博居士在此书写作过程中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天台摄影家蒋冰之、
               范旭初、丁必裕等先生赐予精美的风光摄影,王士勇先生专程驾驶摩托车带

               我穿行于山间村落,陪我实地考察拍摄插图,陈抗行、庞亨福、余跃华、谢
               翠鸣、苏明泉、赵世文、曾标营、许振宇等好友给我许多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
               尤其我妻子阿慧和女儿胡坡的激励,对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本书完稿之际,再次读到林语堂先生的小说《京华烟云》,看到了如
               下的文字:那一夜,是新年除夕,他们停在天台山下的一个庙里。这一带乡
               间是浙江省第一等美丽的地区,公路未兴建之前是人迹罕至的,所以也是游
               客所稀见的地方。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巍峨的花岗岩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天际,
               半入云端。林语堂先生最后写道: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入云的天台山巍
               然矗立。它在道家的神话里,是神圣的灵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
               在庙门前,老方丈仍然站立。他看了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们渐渐和别人的影
               子混溶在一处,消失在尘上飞扬下走向灵山的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的内地
               的人群里。
                   林语堂的小说结尾,让我感知到天台山深层的自然与文化的象征意义。
                   身在京华,客居异乡的我对天台山的思念和向往日益浓烈。我总是渴望
               在某个时候再也不为世尘所累,回到天台山中的华顶木屋里,平静安详地度
               过最幸福的时光。我知道,天台山是我生命出发的 地方,也是我灵魂的归宿。
                   本书凝聚了我对天台家山的感恩,和对父老乡亲的戴德。近乡情更怯,
               怀乡意更浓,我将以最最崇高的礼节,聊表一番心意:对于百忙之中品读本

               书的编辑老师和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敬祝各位身体健康,悠闲美好生活,
               宛如天台行旅,顺风顺水一路平安。
                                                                                                               胡 明 刚
                                                               2012 年 6 月于北京通州大运河畔


           170  天台行旅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