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仙稔乡志
P. 121
仙稔乡志
印和乌黑的羊屎。我不禁想起儿时的谜语:“白罐儿,盛乌豆,一路走,一路漏。”来到半山壁,见
有一座小寮。我低头跨进门,屋里挺干净的,只是羊臊气很浓,边上搁着笤帚疙瘩和羊鞭。我退了出
来,又不见羊儿的影子,也难闻老蓝的声音,只有谷底梯田里耕者的吆牛声和山壁林中啾啾的鸟语,
彼此应和着。这使我又想起徐隐士“迎眸远岫分明见,碎语幽禽相闲飞”的诗句来。正当我有几分迷
醉之际,忽见适才进出的寮子门仅几寸之距的棚顶上,有一顶破草帽似的。再定睛一看,咦!是一条
长虫盘蜷着不动,足有小茶缸那么粗。对于蛇,我是三分怕来七分爱,决不捕杀它,但又不太甘心任
其安然大睡,便投以蚕豆大的石子。“咯”地一声打中了。它猛然窜起脑袋,朝我伸伸红红的信子。
这畜牲,为我此行添趣匪浅矣。
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50开外年纪的蓝启宇。他非常兴奋,一见我就解下随身挎着的军用水壶递给
我:“翁,真没料到你今天会来。”说着,又将一只随身挎着的兜儿挂在小树上,搬来两块小石头,
让我们面对面促膝而坐。他像孩子似的“嘿嘿”一笑,说:“你们干部的脚肥格!”
伴随着映于竹林的星星白光和隐约于耳的窸窸窣窣的响声,老蓝打开话匣子,讲起了他的养羊史
和养羊经。
“翁,养羊救穷人的。”他59岁的姐姐七八岁就当牧羊女,不过那时羊养得不多。每到青黄不接
之时,杀它一头,兑上百把斤番薯丝,一家人就能度过荒月了。大概是1955年,启宇的父亲生病,羊
统统卖光了,蓝家面临“断羊危险”。常和畲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区农技干部老王,见难毅然解
囊相济,给买了4头母羊,繁殖一年,增到19头。
启宇说:“1958年,共产党好心办了错事。”他说的是大公社的事,家家户户的羊集中在一
块,不到三年,差不多死光了。蓝启宇要回一头只有一只奶头的母羊,继续养着。可是这“星星之
火”,一直没有“燎原”。直到1984年,三口之家背着2000元的债务。这年冬天,乡里蓝书记上山告
诉启宇:“现在政策放宽,勤劳致富的事,什么都可以干。”老蓝跑到县城,滴溜溜转了一圈,什
么货都有,就是缺一样—羊肉。他当天没有回家,先到乡里,问书记:“我想重操旧业,你说行
不?”“养羊?怎么不行!”当下,他凑上600元,一家伙买了14头种羊,一年之后发展到56头。启
宇说:“这下子,又是靠干部送的信息呀。”
1988年,蓝家锦上添花,县里给启宇送来了一头从浙北引进的关中奶山羊,搞本地山羊改良杂
交试验。县畜牧兽医站和温州市农科所的两名大学生,每隔半个月上一趟竹家山,测量数据,指导技
术,教老蓝配种、接生、饲养、管理。老蓝说:“那个作风没说的。”
突然,山湾里响起“哞、哞、哞”的异样声音。我站起身一看,只见一头圈角长毛、活像长角
雄狮的大公羊在母羊身边炫耀寻衅。“那就是关中奶公羊吧?”不一会,一头体高如小鹿,角像神话
中的龙角向后翻卷开去的大公羊走到“长角雄狮”身边。它不打不骂不训斥,“长角雄狮”哑口无
言,乖乖地只管采食。老蓝告诉我:“这才是关中奶公羊。刚来时才38斤,现在130多斤啊。”他还
说:“我家已配了24胎,邻近17个村的养羊户配了73胎,基本产双羔。”不久前,老蓝在山羊杂交改
良鉴定会议上汇报,杂交一代初生比重比本地羊高55.20%,12月龄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高40.16%和
37.40%。
日影正穿林隙了,老蓝要提前回家给我弄吃的。我不让,要体验他一天的牧羊生活。他应允了,
100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