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仙稔乡志
P. 83
仙稔乡志
造林 造林的方式包括人工栽植、飞机播种、封山育林等。
人工栽植 仙居三滩等村村民自南宋嘉泰年间即13世纪初便开始于村前屋后栽植“风水树”,清
雍正年间即18世纪30年代开始在道路侧旁栽植路荫树。20世纪50年代,常开展运动式造林。据档案资
料记载,1956年春,10天时间完成全年绿化任务的30%,包括栽植杉树13.35万株,扦插杉树500株,
栽毛竹5.30亩,还有油茶、油桐、茶,育苗播种405斤,等等。70年代开始基地造林,每年造林总面
积一二千亩,有用材林也有经济林。21世纪初,重在低产林改造优化。其中:2004年全乡扩大山地开
发基地标准化建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产品“绿色”标准;2009年完成毛竹“低改”500亩
(33.30公顷)、板栗抚育改良500亩(33.30公顷);2010年引进实施千亩油茶基地项目。
飞播 飞机播种,所播树种为马尾松。仙居乡有二次记录,其一,1983年飞播1628亩(108.50公
顷);其二,1991年飞播2256亩(150.40公顷)。
封山育林 订立村规民约,封禁山场,不准人畜进入,让林木自然成长。此法行之历史已久。
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年年封山,其形式是划片轮流封禁。封禁面积,少则四五千亩,多则八九千
亩。其中:1971年封育4900亩(326.70公顷),1873年封育6040亩(402.70公顷),1985年封育4000
亩(266.70公顷),1987年封育8000亩(533.30公顷),1997年封育4500亩(300公顷),2000年封育
2490亩(166公顷)。
管护 限额采伐和防火为护林的主要措施。
机构 1993年12月25日乡政府决定成立仙稔乡林业工作站。2002年,乡政府建立林业消防队,由
11名防火护林员组成,同时建立巡山报警制度等。
限伐 1955年,政府开始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竹木,即对竹木的采伐有所控制。但是,1958年、
1959年大炼钢铁大烧木炭,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乱砍乱伐,对林木造成大破坏。80年代初恢复竹
木限量采伐政策,凡采伐竹木须申请审批,限额采伐。据资料记载,1983年县政府下达仙稔乡采伐指
标为480立方米。之后逐年有所增加。其中:1989年限伐立木790立方米,毛竹23580株;2000年,限
伐林木1010立方米;2009年,限伐木材2280立方米,其中商品材1323立方米,非商品材957立方米,
毛竹40000株。
防火 1952年8月,仙居莲花峰发生山火,5万余株松杉木被烧毁。2004年1月24日,农民烧田坎
草引发山火2起,共烧毁林木38亩(2.53公顷)。同年2月11日,发生山火1起,过火面积50亩(3.3公
顷)。火系林之大敌,山火易发于秋至次年早春。县政府规定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森林火险期。在
此期间,乡政府昼夜有人值班,各村配专职护林员上山巡逻,鸣锣喊话,警示防火。
封山 轮流封禁山场,既为育林,也为护林。
电、气代薪 以柴薪为燃料、热源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全面结束,代之以电或罐
装液化气。农民以莨萁和树枝烧土堆为肥料的传统作法,延续千百年,也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消
失。这,大大减少柴薪消耗,对保护林业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62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