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仙稔乡志
P. 92
第九章 交通 邮电
52省道(云寿线) 过仙稔乡境段北起红岩隧道(2510米)中间,过三滩村至罗阳镇马头岗,
7公里。1997年,泰顺县段(泰景交界处—龙井坑隧道中间至泰顺寿宁交界处—友谊桥中间,长
36.86公里)建成。
乡道 两条。
仙三公路 仙居村至三滩村,于泰景公路9.50公里处接线至三滩村与52省道接线,长3公里。
1966年省土产公司投资4万元建成手拉车路。1985年,省交通厅将该路列为“以工代赈”扶贫项目,
拨款2.60万元,于当年9月15日开工改建公路,次年竣工。2003年被列为康庄工程白化路面。
仙北公路 自三滩村沿原民间大路至梨坪自然村进岭北乡境,仙稔乡境段长6公里。1966年开
工,1990年全线(至岭北乡村尾村)建成。
仙碑公路 三滩村至碑排乡公路,全长18.30公里。自三滩村(58省道接口)经大段自然村出
境,乡境段长1.50公里。1993年8月动工,1996年1月全线(至碑排乡碑排村)通车。
村道 即通村公路,初称机耕路、简易公路。1978年开始兴建,从省道、乡道接通各行政村,后
延伸至自然村。至1996年基本完成初建、续建工程。2003年开始实施康庄工程(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工
程),省市财政补助。当年,新桥至上稔、木亭后至岭下公路首先实施。2008年实现村村(行政村)
通康庄公路,2010年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路面硬化建设。
桥梁 记述民间桥和公路桥。
民间桥 指步行桥。共计21座,其中仙居桥和三滩桥最著名。
仙居桥 位于仙居村尾,扼温州大路要冲,系木拱廊桥,有桥屋18间,80柱,单檐。桥长41.83
米,宽4.89米,高12.60米,跨径34.14米。首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成化十九年(1483)毁于洪
水,弘治四年(1491)重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崩坍,四十二年(1563)再次重建。清康熙十二
年(1673)正月、嘉庆十一年(1806)九月两度重修。2002年重修。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三滩桥 史上三滩设渡。清罗阳贡生董璋《三滩晚渡诗》载:“飞鸟没长天,人归古渡前。秋
声寒木叶,月色淡溪烟。隔浦渔歌晚,遥山野烧连。客情良已倦,喜近旧林泉。”《分疆录》载:
“何公桥,在三滩小涧中,北通一都。道光间(1821—1850),训导何公浚捐钱100贯,援邑绅周异
操建。”桥毁年无考。民国27年(1938),碑牌乡大岗背村村民赖嗣燕首事建成三滩屋式木平桥,24
间,长66.70米。37年(1948)秋,桥毁于山洪。1949年,赖嗣燕再度首事建桥。1950年,22间屋式木
拱桥基本建成,7月毁于洪水。1953年,赖嗣燕受县长何剑锋召见支持。1959年建成石台墩与木梁、
三合土结构的平桥。桥长59米,5墩6孔。1990年改建为仙北公路桥。
其他民间桥列表如下。
71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