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洲岭乡志
P. 49
洲岭乡志
第三章 人 口
本章分别记述姓氏及其源流和人口数量、构成、家庭、就业、流动状况及计划生育。
第一节 姓氏及其源流
今洲岭乡域居民多姓氏,迁入最早的是周姓,继而董、缪、范、刘、吴、王、张、庄、江、
沈、廖、魏、杜、雷等姓先后迁入,共二十来个姓。
周氏 洲滨《周氏宗谱》(民国 11 年[1922])载:“一世:二公,行兴五二,娶罗源
陈五一公女,生三子。公原居宁德周墩。至于何时迁入洲滨,旧谱被毁无从稽考。今以世系考之,
当在唐时也。”(标点引者加,下同)又载:“旧谱以崇三公为一世公,上无列世系。试阅谱
牒中,自崇三公以上二十八世祖二公图侧,有‘原居宁德周墩’等字样,且二公以下所有坟墓
皆在洲滨各处山场,斑斑可考。于此可见二公已迁洲边也。明矣。既二公肇迹于斯,则当以公
为一世,免致混淆。兹特为之更正。”《泰顺县志》载:“周氏始祖周二,祖籍福建宁德周墩,
唐季迁居石邦(今洲岭乡洲边)。”洲岭乡退休教师庄美双称:“迁入洲滨最早的周姓称底周。
还有个外周,清康熙乙酉(1705)迁入。”
董氏 据洲岭籍干部董正东研究,约在唐末,董得成与兄董得委从平阳麻园径口迁泰顺宋
溪(今东溪乡秀溪村)。后梁开平四年(910),宋溪董氏第七世董则元与父董小舜,叔董小
光,胞弟董则利,堂弟董则恭、董则敏从宋溪迁居吴屿(今洲岭乡前埕村)。宋真宗至仁
宗年间(998—1063),董禄长子董隆、次子董全仍居吴屿和苏洋,三子董旺迁罗阳交洋口奥底。
宋仁宗年间(1023—1063)迁居罗阳交洋口奥底的董旺后裔董绍义迁居梨坪,董一命居上庄,
董一师居外华(今上舟垟村)。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定居吴屿的董氏不仅人口数
量发展较大,而且出了多位官宦。
之后,董氏又相继从吴屿分迁他处。其中董隆第十二世孙董文骤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
自吴屿迁石岭,为瑞岭董氏始迁祖。董世宦、董世伦、董世表兄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由
苏洋迁居处州府遂昌县葛坪村。
缪氏 前埕《缪氏宗谱》(清光绪元年[1875])载:“公(缪原盛)于清初时置基创业泰顺,
至康熙初间(1662 或之后若干)同子钦生公方离犀溪迁居石帮(邦),即今之洲边是也。公为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