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泰顺县教育志
P. 91
泰顺县教育志 ·29·
石林精舍,并邀请好友浙江名士青田的端木国瑚和境内进士董正扬(罗阳南内村人)于精舍讲学著书
立说。石林精舍旧址和坑底路边的石壁上留有潘鼎手书“石林洞”和“飞雪”五个墨气丰厚、苍劲流
利的斗方大字。后人为纪念三士,把石林精舍旧址称为“三仙坪”。
白漕书院
白漕书院又名白巢书院,清末设立,位于雅阳宝林寺西屋观音阁,专以学习科举文章。办学经费
一部分由邑之望族筹募,一部分从宝林寺寺产中提拨。光绪三十一年春(1905),址迁百福岩周氏宗
祠。宣统元年(1909),借以兴学之风,雅阳士绅在百福岩周氏宗祠创办启明初等小学,兼并白漕书
院,将宝林寺部分田产作为办学经费之需。
第三节 学 塾
学塾包括社学、义塾、书塾等。社学是一种官办或姓族公款筹办的启蒙教育组织机构,又称乡
学,明、清时县内广为设立。社学专收孤寒儿童或无力入初等小学堂及私塾者,以识字教学为主,束
其心身,授其知识,为日后入初等小学堂及谋生之基础。社学多借用庙宇为址,其办学经费由县劝学
所筹集,再请地方捐资推广。学生数以60为限,由县劝学所调查设社,近处10岁左右儿童合格者,强
令入学,无需介绍及保证。学生书籍、纸张、笔墨不收费。修业年限一般拟两年,期满给予修业证
书,择可造者,送初等小学堂,其余自营生计。各社学由官聘塾师执教。
社学教学内容,元代教以人伦,依法训导;明代社学教学内容较为广泛,以《百家姓》《千字
文》为首,继以经史算历之学,还包括《御制大诰》,律令及冠婚丧祭之礼及洒扫应对日常规范。清
康熙年间县内共有15所社学,其中一都1所,二都1所,三都3所,四都2所,五都3所,六都、七都各2
所,八都1所。至清末,县内共有社学22所。
明清时期全县社学一览表
表1-3-1
名 称 号 别 校 址 名 称 号 别 校 址
溪坪社学 原礼字号,后该为义字号 东隅 晓岘社学 原宇字号,后改为睦字号 三都
霞阳社学 东字号(无考) 东隅 华峰社学 庙字号 四都
潘阳社学 义字号 大安西旸 南院社学 洪字号 四都
交洋社学 原智字号,后改为中字号 交垟 戬州社学 荒字号 五都
仙居社学 原信字号,后改为和字号 仙 居 锦溪社学 原日字号,后改为渊字号 桥头
岭北社学 仁字号 西隅 南溪社学 原月字号,后改为任字号 南溪桥头
永安坊社学 乾字号 西隅 三魁社学 盈字号 七都
墩头社学 元字号 八都 高洋社学 晐字号 七都
魏洋社学 地字号 一都 小洋社学 原辰字号,后改为恤字号 八都
小岘社学 地字号 一都 大林坊社学 圣字号 三峰寺前
莒岗社学 原玄字号,后改为地字号 二都(莒江)
库村社学 原黄字号,后改为友字号 库村(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