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泰顺县文化志
P. 177
·114· 泰顺县文化志
时跟随从兄牧齐研究《春秋》,游东阳,拜吕祖谦、吕祖俭门下,远近知名。
库村进士吴驲,官昭州知州,著有《岚璧集》《之官纪行》(又名《宦游日记》)。
库村人包湉,学问博洽,尤善古文,文章政事蔚为时望,著有《紫崖集》。库村进士吴泰
和,官处州知州,著有《掬泉集》。吴驲、包湉、吴泰皆生活在南宋晚期,三人致仕后皆生
活在库村,来往密切,经常在锦绣谷以诗和唱,娱情山水,世称“三友”。翁山人翁日善,
参与晚宋“史嵩之起复事件”,发动太学生上书,其《上皇帝劾史嵩之书》一文被载入《全
宋文》。三魁人张楹,著有《本论诗集》《存斋诗集》。三魁人张忱,著有《遁斋集》。宋
元之交,泗溪人林逢龙与兄一龙、弟廷龙隐居赤岩著书立说,林逢龙著有《草塘集》28卷、
《古论》10卷;林一龙著有《石室文集》,时人称其为石室先生。林应龙为林逢龙堂兄,著
有《雅词补充义》《碁史》二卷、《文说》《适情录》20卷等。
元代,境内大族星散,文化教育一落千丈,文学创作乏善可陈,唯库村吴子美值得一
提。史料记载:吴子美擅文,著有《怡情录》,但他不肯仕官,一生在家教授生徒,讲伦理
学,瑞安进士蔡鼎少年时曾拜他为师。
至明代,境内文化教育逐渐复苏,文人诗文创作进入活跃期。罗阳人董鉴,授浦城县
丞,著有《京华集》。莒江人夏存,善吟咏,深受著孙原贞雅重,著有《灵芝集》。日本
僧人太初,修禅于龙护山交寺,著有《太初语录》。罗阳人董靖,长于吟咏,著有《清隐
集》。罗阳人董约,精通四体笔法,著有《省斋文稿》。玉岩人包世翀,诗文雅,门下70余
人,皆士林名隽,其生平多著作,传诵一时。罗阳人潘世惠,博闻强识,手不释卷,汇选古
文100卷,编为《十六字全书》,著有《烹茗斋诗集》。三魁人张庆旸,博通文史,明隆庆
年间主修《泰顺县志》,著有《东游览省集》《孟暄文稿》4卷、《吟稿》6卷。仕阳人林一
道,官全椒知县,自幼嗜学好问,博通经史,邃学卓才,著有《龙川集》。包垟人林道浚,
官广东罗定州学正,著《龙山年谱》。罗阳人董天乐,著有《溪东精舍集》。罗阳人周家
俊,崇祯年间主编《泰顺县志》。罗阳人周家伟,平生所著诗文较丰,多因兵燹散失,仅存
《水中雁诗集》行世,《罗阳诗始》选为《水中雁字卅首》。周家俊、周家伟昆仲为明代县
内仅有的两位举人,其著述大多散失。
明代有诗文集刊行的还有:刘耿著《人峰文集》,张伯妥著《兰谷集》,张伯雍著《云
谷集》,张一鲸著《思亲集》,董大臣著《古括山房稿》,潘士望著《古照轩诗集》。有零
散诗文传世的有刘虞、林鞠、董天爵、李颜、董秩、董培、董悔之等。
明亡后,罗阳人董龙溪坐卧小楼20余年,穿戴明代衣冠以终。据《孙锵鸣集》,南明
文渊阁大学士林增志与董龙溪交好,林遁入泰顺大山后,与董之子永孚往来甚密,以诗唱
和。董永孚年逾70被选任为永康教谕,赴任前去世,著有《纪游草》四卷。莒江人夏大辉于
清初归里隐居不仕,自号逸民,著书自娱,著有《渔樵野说》《闲园诗草》《群寇志》等。
《渔樵野说》全名《诗经渔樵野说》,又名《渔樵诗说》,共分6册。莒江人夏大廷,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