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2 - 泰顺县文化志
P. 282
第六编 媒体 电影 ·219·
1989年上半年,县城观众上座率只有32.1%,比1988年同期下降20.1%。是年,全县农村16毫
米电影队有56个,少数乡为8.75毫米电影队。16毫米电影队分为4类.其中,一类:司前、彭
溪、洲岭、下洪、龟湖(5支)。二类:莒江、新山、大安、垟溪、东溪、雪溪、凤垟、台
边、里光、章坑、东安、南溪、洪口(13支)。三类:五里牌、章成、玉西、玉溪、雪临、
横溪、联云、积库、翁山、包垟、严山、横坑、岭北、秀溪、仙稔、黄沙坑、鹤巢、万排、
南院、月湖、岩上、毛垟、江口、横坑、南浦、柳峰、叶瑞垟、大住、东岭、松垟、101队
(31支)。四类:峰门、南山、碑排、九峰、峰文、富垟、夏炉(7支)。
1990年,全县有13个电影(影剧)院和58个放映队,工作人员116人,放映机171台。是
年,电影公司全县完成8609个工作日,完成年计划114.4%;放映1万多场次,完成年计划的
104.8%;观众人数338人次,完成年计划93.7%;放映收入46万元,完成年计划106.6%。
1991年7月30日,针对县电影公司亏损状况,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组成工作组到县电
影公司进行调研,并先后对县电影院和三魁、仕阳、雅阳等35毫米国办队落实承包工作,签
订承包合同。是年,县电影公司属下有13个电影院和58个放映队,工作人员116人。经过一
年的改革整顿,1992年,投资12万多元,扩建迎宾招待所新楼。1993年,在三魁、仕阳、雅
阳、泗溪农村影片发行点实行影片统一集中发行调度,节省影片寄运开支,为放映员提供
方便。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放映人员的工作生活待遇等问题长期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放映
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1996年8月,县电影院被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列为中影大片放映电影院,首次放映《霹
雳火》。是年,开展中小学校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教育活动,挑选20多部16毫米优秀革命故
事片进校园放映180多场,学生观众达5.4万人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电影市场全面萎缩,出现放电影收费难、农民看电影难
等问题,三魁、仕阳、雅阳、泗溪、筱村、百丈等电影院(队)因严重亏损而陆续停映。至
1997年,全县只剩下7支16毫米农村电影队,无法开展正常活动。是年,协同县科委、县农
业局、县林业局、县文化局组织15部影片,联合举办农业科教片放映活动,在16个乡镇26个
点,放映184场,观众5万余人次。
2000年7月,县电影院实行电脑售票,告别手工售票的历史。10月,国产故事片《生死
抉择》在县电影院共放映16场次,放映收入4.3万元元,发行收入2.3万元,创泰顺县国产影
片单片收入新纪录。12月31日,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县电影院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
牌子。
2001年,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继续巩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电影教育阵地,全县共放映
学生场次128场,学生观众达11万人次。此后,公司经常举行送优秀电影进校园放映活动。
2002年,县电影公司在企业严重亏损压力和职工只发60%工资的情况下,自筹资金1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