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0 - 泰顺县文化志
P. 300
第七编 图书 ·237·
五十六年,郡守张慎和题额“仁厚遗风”。书斋拥有校田,来自个人的捐赠或从村内的众田
(祭坟田)中划出。民国初年,竟成书斋始招全村子弟入学受教,并聘请泰顺县名士许笃仁
授业。今该书院主体建筑尚在,为林氏宗祠的一部分。
石林精舍 清代嘉庆年间,书画家潘鼎之父潘学地创办石林精舍,址设东门外山腰。潘
鼎应秋试后返里,邀请好友青田端木国瑚和境内进士董正扬等在精舍一边讲学,一边著书立
说,成为泰顺县清中期学术中心。石林精舍旧址附近石壁上留有潘鼎手书“石林洞”和“飞
雪”五个墨气丰厚、苍劲流利的斗方大字。后人为纪念三位名士,将石林精舍旧址称为“三
仙坪”。今仅留遗址,其近处为新建三峰寺。
白漕书院 白漕书院又名白巢书院,清末设立,位于雅阳宝林寺西屋观音阁,专以学习
科举文章。办学经费一部分由邑之望族筹募,一部分从宝林寺寺产中提拨。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迁至百福岩周氏宗祠。宣统元年(1909),借以兴学之风,雅阳士绅在百福岩周
氏宗祠创办启明初等小学,兼并白漕书院,将宝林寺部分田产作为办学经费之需。宝林寺原
观音阁即其旧址,寺院重建后旧迹不存。
交阳书斋 据《交阳曾氏总谱》记载,曾氏自清嘉庆十四年(1809)自同安移家交阳
后,创办了交阳书斋(上书斋和下书斋),同时设“成一堂”藏书楼。宗谱记载,该藏书楼
“藏书万卷”。该书斋旧址民居尚存。
第二节 私家藏书
清中叶之后,以曾镛、潘鼎、董斿、董正扬、林鹗为代表的县内文士,掀起读书著文的
热潮,可惜藏书详情失载。
民国时期,林鹒创建的筱村忍庐图书馆闻名远近。林鹒(1910—1965),筱村东垟人,
早年毕业于温州第十中学,毕业后应聘在家乡东垟担任小学教职,未几改行到银行工作。
民国33年(1944),林鹒从四川写信委托抱兄林子俊和堂兄林德明,将其应得三年租谷7000
余斤变卖所得的价款,在原筱村小学校舍(即今林氏宗祠)南首修建图书馆舍。民国36年
(1947),以林鹒先父名号命名的忍庐图书馆竣工,为一幢三榴二层泥木结构房屋,占地88
平方米。在馆舍修建期间,林鹒向县内外乡亲和书店机关团体发出求助书籍的函件。至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包括自购书籍在内,共收集各种图书5000多册,其中多为儿童读物和画
报,也有少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因时局未稳,图书馆无人经营,林鹒将所得图书
暂时交由乡绅林元卿保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元卿将全部图书交给筱村完小校长林
益。林益即将图书分类整理后制订借书制度开始出借。1954年新任校长上任,将学校迁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