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天台山佛教史》
P. 191
父亲很仰慕封建时代那些倜傥不羁的人物,特别是敢于戏弄宦高力士的
大诗人李白和为抗议清代文字狱而牺牲的邑人齐周华。认为两人的胸中都有
磊落之气,所以诗都写得很好。在游石梁的途中,我试着步齐周华的《石梁》
诗韵作了一诗,父亲手摸短胡子为我修改。如今 50 多年过去了,父亲早已作
古,但此情此景,历历如在眼前。从那以后,我不仅深深受到了天台山水的
熏陶,还与地方艺文史志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
我深深怀念在我研究文史道路上热情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许多不相识的专
家。1957 年底,上海文化出版社接到我的处女作《明清故事选译》书稿,能
细心予以审核和修改,在当时出书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版了这本书。1964 年,
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任“中国历史小丛书”主编时,惠邀我编写《汤显祖和牡
丹亭》一书。书稿写成后,编委、中央高级党校教授何家槐先生亲为我改稿
和审定。我终,生忘不了上海和北京这些热心提携后学的德高望重的学者!没
有们的指导和帮助,我恐怕不会对史志工作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一
些成果。
领我走上专业研究地方史志的导师是原《北京日报》文艺部编委、台州
地区文化局局长方山先生。是他把我从教师调到台州地区文管会,专搞文史
工作。并从工作和生活上多方帮助我,使我终生难忘!(图)
50 多年来,我共发表了 150 多篇论文,出版了 20 多部著作,为名山佛
道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在这里我还要深深感谢我的许多
师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亚洲大平洋研究所教授黄心川先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高振农先生等学界先辈,多次热心审书稿,
提出修改意见,并惠赐序言,殷切鼓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究所黄夏
年编审、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严耀中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思文化研究所董
平博士等,都曾对我的工作提供过重要的帮助。集子中不少文章曾在有关刊
物上发表,《佛学研究》主编杨曾文教授,《佛教文》原主编何云先生,《香港
佛教》主编秦孟潇先生,《上海佛教》执编丁雅萍女士、苏子先生、方笑一博
士等佛教学,都曾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3 年 6 月,首届中国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期间,
国内外不少教学者会聚天台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