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5

引 子  |  3



                自天台山,与我的石梁华顶有关。石梁华顶是众望所归的圣境。只有站在山顶上,
                我才感觉到它的高度。云端小镇、莲花小镇、唐诗小镇、佛道圣地,古奇清幽,都
                不能完全概括它的特性。在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树名木夹道相迎。每走一步,
                都与最美的神灵约会。每一举手投足,每一声呐喊歌唱,都有它们在峰谷中应和。
                    天台山自石梁华顶向四面八方延伸。有人总结出十个“地”,即浙东唐诗
                之路目的地、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道教南宗的创始地、
                五百罗汉应化地,等等等等,大部分的“地”就聚集在石梁周边的山地之上。天
                台腹地者,天台福地也。哪里最美丽?当数石梁。哪里为中心?当数华顶。石梁
                飞瀑、华顶归云、塔头松风、佛陇经幢、高明梵钟、洞天石扉、通玄觉禅、灵墟
                幽胜,集中了天台山最美的精华部分,周边围绕着桃源春晓、琼台夜月、螺溪钓
                艇诸多美景,近在咫尺,密不可分。
                    天台山风光无限,明代传灯大师描述之天台胜境,大多坐落石梁周边:天台
                山在下望之不啻千仞,及升其巅,四通八达,间可数十里如在平地,其胜一也。
                至登华顶峰头,东望大海,南观雁荡,西瞩括苍,北眺钱塘,一览可尽,其胜二
                也。俯瞰群峰,皆在其下,罗列环绕,或如莲叶,或如华须,恍疑一朵芙蓉浮于
                海上,其胜三也。僧寺道院,桑麻相接,钟梵鸣于天上,鸡犬吠于云中,其胜四
                也。虽极其幽邃之地,皆明爽开豁,使任便襟抱荡然,其胜五也。山与通衢左近,
                车马络绎,其下胜概罗列,其巅可望而不可到,其胜六也。山无背向,四面如一,
                其胜七也。山有八支,八溪为界,以华顶为车轴,山之周遭如八轴,轮亦如八叶
                覆莲,其胜八也。山产众药,又多肥蕨、黄精,此足供居者糇粮,其胜九也。山
                林深远,即居民亦有未臻其奥者,可以避隐,其胜十也。此十胜者,而石梁境内
                荟萃大半;民间又称天台四绝,曰:华顶的松、塔头的风、万年的柱、高明的钟,
                石梁镇就占其三,塔头、高明占其二。
                    栖居在石梁云端之上,说天台山的根源。她的得名,充满着神仙韵味。唐代
                崔尚的《桐柏观序》云:天台也,桐柏也,释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
                体而异名。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是之谓不
                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在《红楼梦》《西游记》中,天台实际就是仙山的代
                名词。南朝陶弘景《真诰》中记载“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
                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主峰华顶,恰
                能顶对三辰。三辰者,三台星也,为太微垣中的上台、中台和下台,这六颗星两
                两相对,形成三组,是北斗之权柄 , 属于大熊星座,“熊”,古写为“能”,“台”
                乃“能”的左边变体,是故,“態”简化为“态”。“台”,念 tāi(平声),
                原本是不能与“臺”混淆的。牛女之分,即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大地上对应的区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