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5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315
唇吻吐纳,转侧牙舌,徐详运心,带想作气。 若冷用吹,如吹火法;热用呼;百节
疼痛用嘻,亦治风;若烦胀上气,用呵;若疾癮,用嘘;若劳倦,用呬。”这些办法
也可以用来治疗因坐禅不调而引起的病患。 此外,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中说的“系缘鼻端”“止心丹田”和《六妙门》中说的“数”“随”等,我们都可以
从道家的说法中看到它的影子,而智者则是将它作为修习止观的初级阶段加
以利用的。
对于儒家的思想也是如此,天台宗是取其精华。 例如,智者大师将佛教的
大慈大悲与儒家传统的忠孝、博爱等理论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庄严国土,利乐
有情。 在《观音经义疏》中,当有人提出“十法界众生无量,机既无量,云何一
时令得解脱”时,智者即以父母对所有儿子的普遍慈爱为喻,回答道:“譬如父
母念子心重,多智,多财,具大势力,众子在难,即能俱拔之。” 又如他在《临终
遗晋王书》中自称:“生来所以周章者,皆为佛法,为国王,为众生。”明确地表
达了人间佛教的思想。 关于人性论方面,儒家历来有性善性恶之争:孟子认为
人性本善,荀子则说人性本恶,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讲人性本无善恶,善恶乃
是后天才有。 对于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三祖慧思曾提出如来藏“性具染净”
之说。 智者大师由这一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性具善恶” 说。 他认为,善恶
染净都可以看作天然的性德。 本觉之性、真心真性或佛性,具足菩萨界以下九
界的恶法及佛界的善法,即总具十界的三千善恶诸法。 众生即具佛的真心真
性,故六凡道中具四圣道,众生界摄佛界。 但另一方面,佛界亦摄众生界,佛性
亦有善有恶。 他在《观音玄义》中说:“问:阐提与佛断何等善恶? 答:阐提断
修善尽,但性善在;佛断修恶尽,但性恶在。”从慧思的“性具染净”说,到智者
的“性具善恶”说,这一变化标志着印度佛教的进一步中国化,是印度思想与
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性论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第三,新的发挥创造。
天台宗的佛学理论之所以博大精深,除了博采中外佛学界的传统学说外,
第
还有许多自己新的发挥创造。 例如一念三千之说,智者认为人的当前一念识 十
辑
心,即含有三千种法的内容,以显宇宙的全体。 他依据《华严经》 所说众生的
台
存在境界有十,由佛以至地狱;这十界又各含其他的十界,如此便成百界;这百 山
旅
界又如《法华经》所说,各各可从十面来看(十如是),百界合起来,则有一千种 游
文
可能,即是千如;这千如与《大智度论》所说的三世间(众生、国土、五阴)配合 化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