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2 - 《鹿城年鉴2013》
P. 412
鹿城年鉴 2013
LUCHENG YEAR BOOK
建设都市型功能区,推进城乡统 业并举,完善政策机制,强化资 领域等改革,建立健全要素市场
筹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构 源要素保障,打造服务业发展平 化配置机制和信用体系,着力构
筑布局合理、功能突出,富有都 台,提升服务业发展业态,推动 建充满活力和有利于转型发展的
市特色的网络型组团式发展新格 服务业向技术集聚、创意集聚、 体制机制。
局。构筑大都市框架。立足长三 知识集聚、资本集聚转型,加快 12.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角与海西区之间核心城区和生态 推动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 文化是幸福城市的价值导向和精
型国际性现代化核心区的战略地 型。改造商城产业。全面推进城 神空间,是城市最持久最核心的
位,融合全球温商家园、民间金 市产业有机更新,加快打造都市 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实现
融之城、海西区对台工作中心城 型产业集聚区。改造提升传统制 精神富有的根本途径,加快推进
区和区域性的时尚消费中心等功 造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两 “三体系一名 城”建设,提升文
能要求,全面提升完善城市发展 端延伸,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 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规划体系,以科学的规划引导城 和市场竞争力。深化企业服务活 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务实、
市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 动,切实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加 守信、崇学、向善”浙江价值观
都市型功能区建设,改造提升老 快都市型农业产业化步伐,扩大 和新时期温州人精神,着力打造
城区,拓展都市功能区,建设城 农业对外招商力度,切实提高对 “红日亭”等城市慈善地标和精
市新区和生态新区;加快统筹城乡 大都市产业的配套协作能力。 神高地,挖掘提升鹿城崇善向上
综合改革,推进城市保障房建设, 11.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文化,凝聚内外鹿城人合力。深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 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由 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
升城市整体功能。依托温州大都市 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 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
的架构,把重大基础项目建设作为 建设机制灵活、氛围浓厚、富有 和谐的良好风尚。加快构建公共
提升城区功能的重要支撑,加快推 活力的创新智城。建设智慧城 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
进市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 区。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健 市场运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
程建设,建立现代化立体交通体 全基础设施网络,突出“无线鹿 与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
系。推进市政道路、水利电力、 城”“数字鹿城”“智慧社区” 服务方式多元化、社会化,加快
环保设施、地下管网建设,构建 等建设重点, 推进网络化、信 完善城乡 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建成互 系,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
10.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联互通的智慧民生、智慧公共服 盖。加快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加
坚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互为推 务、智慧公共管理等智慧应用体 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
动,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 系,拓展城区发展的信息化空 挖掘提升拦街福、元宵、清明、
业的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战略 间。集聚优势资源。 深入实施 端午、中秋等优秀民俗文化,开
性新兴产业,切实提升产业综合 “科教人才强区”战略, 建立创 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
竞争力,建设商气浓厚、时尚引 新型、紧缺型、复合型、实用型 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
领,富有不夜鹿城特色的魅力商 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创新机制, 化需求。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
城。优化商城布局。整合提升传 加强科技文化融合平台建设,提 体系。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集
统街区和商圈,加快产业集聚区 升财富管理服务创新能力,加快 聚区的建设,大力发展以文化创
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科学 “鹿城制造”向“鹿城智造”转 意、时尚会展等为重点的文化产
配置商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加 型。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健全地 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实力
快流动,大力发展城市商业综合 方金融发展服务体系,使金融业 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提升
体,提升现代商业的整体发展水 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
平。升级商城业态。坚持服务业 突破重要领域。推进投融资体 和文化附加值。
发展总量扩大与质量提升并重, 制、行政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 1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
培育新兴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 理扁平化机制、社会事业和民生 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
346 鹿城年鉴·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