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钱塘年鉴(2022)
P. 69
特 载
果。坚持多跨协同、条抓块统,构建以任务为中心的 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上化的双向转型。支持
协同开发模式,坚决打破条块分割、避免重复建设, 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在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制造
持续提升工作合力和整体效能。 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
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对标世行标准,围绕法治 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掌
化、国际化、便利化、数字化、特色化,持续推进营 握一批硬核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商环境集成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投资贸易、产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
业发展、创业创新、法治、生态人文六大环境。坚持 高新区建设为引领,聚力打造钱塘科学城。科学布局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理念,深 创新基地、重大科研平台、加速器、孵化器、众创空
化“放管服”改革,以行政区设立为契机,争取更多 间等平台载体,形成与产业地图相匹配的创新地图。
审批权限,更好地实现“办事不出区”;推广极简审 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高效协同,着力提
批模式,推进个人办事、企业开办“分钟制”和项 升创新综合服务能级。发挥区校融合特色,深化平台
目审批“小时制”,加快政务服务“去中心化”,打 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氛围共创,
造 24 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服务。迭代升级“亲清钱塘” 实施“浙子回归梦钱塘”工程,建设钱塘智库,让更
数字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亲商助企服务机制,推动 多的校友和人才留在钱塘创新创业创造,让更多的合
企业服务更加精准、科学、高效,让企业扎根钱塘、 作成果落地开花。支持中科院医学所、钱塘科创中心
安心发展、不断壮大,擦亮“投资钱塘就是投资未 等科研院所发展,推动研究成果就地转化。发挥政府
来”的金名片。 产业基金引导和带动作用,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
统筹重点领域改革。探索政区合一的运行模式, 资、股权投资为重点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巩固提升大部制、扁平化、灵活高效的体制优势,形 举办各类创新赛事活动,着力营造双创氛围,形成产
成快速决策、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谋定的工作 业生态与创新生态交织互融的钱塘新场景。
快落实、早见效。深化“标准地”集成改革,支持企 3.厚植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
业“零土地”技改。积极探索“产业飞地”到“创新 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
飞地”的转换。探索片区开发模式,加强商业、办 数字化高质量融合,努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公、居住、公共设施用地的复合开发。深化国有企 再造一个杭州制造业。平台能级再提升。坚持“平台
业改革,做优做强、增添活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 龙头引领、部街合力助推”,聚焦“3+3”职能,进
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步减负放权赋能,滚动优化产业平台布局,推动资
2.抢占创新发展新高地 源要素向平台一线倾斜集聚。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
发挥人才核心作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面向 展,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促进平台间资源共享、优势
全球拓展引才渠道,围绕主导产业盯引“高精尖缺” 互补、产业互通、联动发展。以平台为基础,构建
人才,以积极有效政策推进团队、项目一起招。探索 “链式+ 集群”新发展模式,形成一批标志性产业链,
聘用制、雇员制等“柔性模式”,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半导体等领域,率先攀登千
培育多元人才队伍,突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 亿级高峰。加快推进“三年百园”计划,把小微园打
复合型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的人 造成为新型中小企业的最佳成长平台。项目推进再提
才,打造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速。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工程不动摇,优化项目
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队 准入机制,严把质量关,精准招引一批带动性强、技
伍。强化引育并举,实施钱塘工匠培育、“金蓝领” 术水平高、市场影响力大的产业项目。创新“产业项
职业技术提升等育才工程。采用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净地一件事”机制,紧盯签约、摘地、开工三个关
和激励手段引才、用才、留才,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 键节点,以数字化手段打通堵点、简化流程,推动项
造力。创新推出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和服 目及早落地见效,打响钱塘速度最快、钱塘服务最优
务,让各类人才充分集聚、让智慧才华充分施展、让 的品牌。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和履约监管,确保好项目
天下英才汇聚钱塘。 发挥好效益。转型升级再提效。持续深化“机器换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应用侧导向,努力 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实施数
成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地。实施科技型企 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
业梯度培育,形成种子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 率 100%。推进“未来工厂”建设,全力打造链主企
型企业发展格局。持续壮大国家高新企业队伍,推进 业、聚能企业、灯塔企业和黑灯工厂。破解工业容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