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鹿城年鉴2016》
P. 75
特 载
时尚化改造,推进资源整合、业态 地区”转变。统筹运用融资支持、 塘河两岸整体有机更新,稳步推进
升级,推动城市商业主中心扩容提 应急转贷、整合重组等处置手段, 黎明·92文创园等已经实施项目的
质升级,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 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扩容升级和现有工业厂区的连片更
区,打造区域性时尚消费中心。结 加大向上争取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新,力争完成城市有机更新项目50
合城市有机更新、片区综合开发等 推动处置方式多元化、有效化。严 个、旧厂房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
工作,推进A378时尚产业园等一批 厉打击“逃废债”和恶意欠薪行 以小微园建设为载体,实施小微企
重点项目;整合七都岛、江心屿、 为,完善“诚信红黑榜”制度,进 业三年成长计划,鼓励支持科技
西洲岛、温瑞塘河和瓯江南岸资 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 型、成长型、精专型中小微企业集
源,启动九山路自行车道、九山河 金融秩序平稳。 聚集约发展,重点推进仰义渔渡轻
沿岸建筑景观商业化改造和瓯江异 做精做强现代服务业。坚持 工产业小微园等3个市级示范小微园
域风情带建设等项目;实施30个城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着力发展 建设。积极推进“空间换地”,加
市公园、游园“三化改造”工程, 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文化创意、 快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和工业区闲置
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休闲、 医疗健康等经济业态,谋划建设七 地利用。以时尚城区建设为统领,
夜游功能和文化特色,实现月光经 都“特色小镇”和滨江商务区金融 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培育具有
济“五夜”功能业态逸动整合。 集聚区、吴桥健康产业集聚区等平 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推进制度化保障。发挥市、 台,确保新增3家以上重点文化产 打响时尚鹿城品牌。梯次推进“三
区两级定期研究和联动推进机制, 业园区、5家以上重点文化企业, 转一市”,新增个转企500家、小升
实施时尚环境氛围整合提升三年行 争创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深入实 规30家、企转股15家,拟上市企业
动计划,加强政策激励支持体系建 施“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网络经 报会1家。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推
设,搭建重点行业创新服务平台, 济,打造五大电商平台,推动市场 动建筑业“工厂化”。大力推进农业
深化街区空置店铺和闲置楼宇“清 模式向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并重发 “两区”建设,健全“三位一体”新
零”行动,承办2015温州时尚文化 展转变。培育壮大旅游经济,深度 型农村合作体系,实施“美丽田园”
创意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积极争取 整合生态、运动、商贸、休闲等旅 创建行动,构建“一村一品一特色”
市直单位支持,强化属地服务保 游资源,推动旅游主业化、全域景 新格局;大力发展时尚农业,推进藤
障,推进市属在鹿项目建设;加快 区化,打造都市旅游目的地。推进 桥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推动西部传
交通规划、污水管网建设等基础配 传统专业市场“迁改并转”,实行 统农业与旅游休闲、体育文化有机
套改造提升工程,科学规划五马 “一场一策”综合整治,协助推进 融合,打造一批农事景观与自然山
街、信河街等重点街区行车路线, 滨江广场、牛山国际、黄龙商贸城 水相融相辅、农耕特色与乡村风貌
助推人民广场、大南路与马鞍池公 建设,加快形成现代服务贸易支撑 交相映衬的农业项目;加快农业科
园、名城广场等地下空间开发。 体系。 技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新增市级
(二)突出提质提效和联动发 着力培育高效经济。注重传 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实现农业龙
展,开创产业转型新局面。始终以 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 头企业产值15亿元。
兴实体、促转型为主攻方向,打好 深入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 (三)突出有效投资和招商引
“四换三名”“三转一市”经济转 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 资,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坚持抓
型升级组合拳,加快三次产业协调 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发挥国家级 发展必须抓项目理念,以结构优化
发展,“四新”经济不断壮大。 出口鞋类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高 提升效益,以克难攻坚提升速度,
着力化解金融风险。把金融 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品牌效应, 以有效投资推动发展,确保固定资
风险作为赶超发展的最大障碍来攻 争创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全 产投资增长12%以上。
克,组织开展风险防控和“两链” 力推进“四换三名”,加大技改投 全力抓好“温商回归”。深
化解攻坚行动,确保不良贷款余 入,实施30项“机器换人”项目, 化“资本鹿城、回家发展”,坚持
额、不良贷款率持续双下降,实现 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双提升。 内外温商互动共进,招商引智两手
从“风险先发地区”到“率先突围 大力实施“腾笼换鸟”,重点推进 并重,促进贸易回归、资金回流、
鹿城年鉴·201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