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鹿城年鉴2021》
P. 67
鹿城年鉴2021 特 载
深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 高端新型研发机构量质“双提升” 能转变,加快打造都市化现代工业 落实内外“双百万”市场主体挖潜 重”建设窗口期机遇,全力推进 用地等存量用地5700亩,完成做地
智控”机制,强化“人”“物”并 计划,新增研发机构15家、高能级 园区。争取获批设立省级经济开发 拓市计划,净增市场主体3000户, 352个、总投资2195亿元的重点项 2800亩以上。启动优化专业市场布
防,织密监测预警网。严密抓好入 创新平台2家。启动新一轮科技企 区。深耕细作产业优势领域,做强 企业占市场主体比重达37%以上。 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 局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西部多式联
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人和高风 业“双倍增”和规上企业、高新技 做深女鞋产业链,高标准创建省级 刚性落实降本减负,分类调整阶段 元以上。组织开展谋大招强攻坚 运枢纽、地铁M1线、市域铁路S3
险岗位重点人群闭环管理,从严从 术企业“双迈进”计划,新增高新 特色小镇,全力推动中国鞋都向世 性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负15亿元以 行动,确保新入选省“152”项目4 线、330国道藤桥段改建、双屿至
紧加强入境物品规范管理,强化口 技术企业35家,其中规上高新技术 界鞋都跨越。推进数字经济“一 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 个,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 藤桥公路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开
岸、社区、农村、学校、市场、养 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 号工程”2.0版,招引亿元以上数 平台建设,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 其中市“251”工程项目3个,民间 工建设绕城高速北线藤桥连接线改
老院等重点区域和场所防控,扎实 家。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突 字经济项目2个,数字经济核心产 “极简审批”。动态跟进重点领 投资增长10%以上。健全工业项目 建工程,确保完成104国道鹿城段
做好活动举办管理、医疗机构防 出抓好省级鞋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 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新增智能 域金融风险化解,“白名单”企业 全流程闭环管理,竣工投产项目5 主体工程,全线贯通330国道官岭
控、新冠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能力 体建设,加快解决18项鞋革产业链 化技改项目110个,工业技改投资 销号70%以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 个以上。全力争取专项债,分梯队 隧道,建设提升“四好农村路”20
建设等工作,确保冷链物防闭环管 共性瓶颈问题,针对性招引落地一 增长15%以上。大力推动规上企业 1.2%以内。 谋划储备一批发债项目,尽可能蓄 公里,加快构筑“132”交通时空
控,确保不出现聚集性疫情,确保 批技术攻关类项目、排摸申报一批 股改,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力 (四)全面构建内外循环新格 足财政资金池。 圈。积极创建绿色出行示范城区,
不发生院内感染,确保不发生疫情 重大科技专项,确保高新技术产业 度,确保报会上市3家。新增省级 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加快提升开放势能。乘势而 打通断头路2条,整治堵点3个。深
风险点失管漏管,力争不发生本 投资增长10%以上。 首台(套)产品2项。净增“小升 加快畅通循环通道、拓展循环链 上、全域联动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 入实施电力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
土新增病例,继续交出防疫高分 强化创新要素保障。研究出台 规”工业企业30家。 条、打造循环枢纽,努力当好构建 式国家级试点,进一步带动产业、 划,确保建成项目54个。加快建设
报表。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措 更加突出资源赋能。充分挖 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 税收、港口、物流全方位发展。加 戍浦江河道(藤桥至河口段)整治
(二)全面掀起科创引领新热 施,加大科技企业融资支持,财政 掘、整合、放大主城区人流、物 充分挖掘消费潜能。开展“全 快推进环贸港等实体市场建设, 工程,开工安澜海塘七都标准堤改
潮。坚持以首位意识落实首位战 科技投入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流、信息流集聚优势,打造具有鹿 域放心消费”创建,全面推动五 继续深化“市场采购+跨境电商” 造加固工程。持续深化“两进两
略,积极融入全市“一区一廊一会 均增长15%以上。深入实施“白鹿 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提 马-大南、滨江商务区、中央绿 融合发展,统筹抓好政策优化、航 回”,高标准推进“先瓯原乡·戍
一室”发展格局,促进各类创新要 引才”工程,常态化举办全球人 升城市人气、商气和文气。积极培 轴、双屿“四大商圈”提质升级, 线拓展、配套建设和区域联动,全 浦新韵”“古埠人家·藤南雅韵”
素集聚和跨界融合,打响“创在鹿 才创业创新大赛,引进领军人才10 育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 突出抓好温州印象城、滨江万象 面贯通服务链、供应链和循环链, 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创成新
城”品牌。 人、博士硕士250人、高校毕业生 务业企业,净增“小升规”服务业 城、鹿城广场等综合体建设,积极 完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0亿美 时代美丽乡村20个,力争七都、藤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 1.3万人以上。深化人才服务“一站 企业10家。围绕七都基金岛、滨江 引育品牌首店、网红店,力争五 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 桥、山福创成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
承接2021世界(温州)青年科学 式”“一件事”改革,全力抓好11 商务区,高标准打造区域性金融服 马街-禅街创成国家级高品质步行 略,持续深化与嘉定区江桥镇战略 板。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促进
家峰会任务,加快推动浙南美谷 万平方米人才房建设,优先保障人 务中心。集聚发展楼宇经济,新 街。高规格、常态化办好中国鞋 合作,加快推动科创资源、产业平 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等“3+25+31”项峰会成果转化, 才医疗健康、子女就学等“关键小 引进总部回归项目10个,回归税收 都鞋类采购节、金秋购物节等品牌 台、要素市场等领域互联互融,形 着力提升区块辨识度。聚焦
2020峰会成果落地转化率80%以 事”,营造重视人才、礼遇人才的 5亿元以上,力争培育“税收亿元 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 “两线两片”,做精做靓“百项庆
上,创成“省级院士之家”。集中 社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 楼”14幢。加快推进温州数字影视 8.5%。深化数字生活服务行动,大 双循环格局。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 百年”市民体验项目,打造更多彰
力量推进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岛建 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 文创园、深圳文创运营中心、喜马 力培育在线教育、互联网诊疗、在 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 显山水韵味、体现文化底蕴的新地
设,高标准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产业 权改革。实施卡脖子技术“揭榜挂 拉雅有声阅读等重点项目建设,确 线文娱、在线健身等消费新业态, (五)全面攀升城市能级新台 标。充分发挥“一江一河”资源优
化服务中心,落地院士产业化项目 帅”,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 保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 促进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积极融 阶。积极融入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 势,系统谋划江心屿整岛开发,
1个、金融持牌机构1家,加快打造 向应用场。 文化企业数持续领跑全市。 入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高水 一体化战略,统筹抓好“东部释 全面完成东园改造,有序推进西园
“中国一流、浙江典范、温州一 (三)全面激发产业发展新动 更加突出营商环境赋能。紧扣 平开发一批文旅项目、文旅产品、 能”“中部复兴”“西部蓄力”三 建设;加快贯通塘河“一环三线”
绝”的科创新地标。继续加强产学 能。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着力 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 文旅精品线路,争创都市型全域旅 篇文章,加速整城高品质崛起,擦 滨水绿道,促进水岸联动、文旅融
研合作,推动四川大学温州鞋革产 推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和服务业融合 制定实施2021版新清单,全力建 游省级示范区,擦亮“游在鹿城、 亮“住在鹿城”品牌。 合。坚持政府投资、市场融资两步
业研究院、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等 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区。打造 购在鹿城”品牌。启动限上商贸业 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以温州 走,同步推进五马-墨池、朔门、
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 更加突出平台赋能。狠抓中国 “三服务”2.0版,高质量落地优 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大型 市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科学 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确
平台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和成 鞋都、炬光园、轻工产业园区提质 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十大品 批发、零售企业转设独立法人。 合理谋划城乡生活、农业生产、自 保完成解放街改造、松台山提升工
果落地率。 扩容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81个、 牌”,深化探索“证照分离”“双 全面增强投资动能。坚持以 然生态空间,进一步提升资源环 程。统筹抓好七都岛控规优化、征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充分发挥 总投资220亿元项目建设,新增工 定三减”“柔性执法”等举措,建 “重大产业项目优先、重大基础设 境和国土空间开发潜力。持续开 地拆迁、配套完善和环境提升,大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 业用地300亩,开竣工小微企业园 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企业 施项目优先、重大民生项目优先” 展“拓空间强保障”专项行动, 力推进31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
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 各1个以上。有序推进工业用地功 需要、部门报到”帮企机制。全面 为基本导向,抢抓国家“两新一 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 品质建成环岛景观带,高水平打造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