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80
为反革命犯关入牢狱。在牢狱和劳改场所含冤苦度 22 年零 2 个月,直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1980 年 9 月 19 日,沉冤得到平反。平反后,他
自愿要求到省文联工作,负责筹备恢复东海文艺出版社,并一度负责《江南》
编辑部工作。1983 年 12 月,因病提前离休。
冯增荣同志自幼好学,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上进心强,喜爱诗文、书画、
金石等,并有造诣。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诗歌数百首和散文、小说等作品。
曾在《人民日报》《温州日报》《江南》《清明》等多家报刊上发表。出
版有诗集《感情的风》《风雨情缘》《真虹诗选》和散文集《生之痕》等。
同时,潜心攻研书法,曾多次在省内外参与展出和获奖。现为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浙江省
文联老艺术家书画社副社长,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其业绩入选《当
代温州人物》《当代中国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纵观冯增荣从少年到老年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成熟老练、
机智勇敢的共产党员。他出生入死、历尽磨难,灵活地运用斗争艺术,特
别是把党的群众思想运用到炉火纯青的高度。我们截取冯增荣青年时期一
段革命斗争历程,来说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信息,是开展地下工作的前提
在红军时期,泽临山区的“三坑一田一坳一坪”(东坑、西坑、利八
坑、田塘头、白脚坳、黄茅坪)等 6 个村庄遭到重创,被敌人实行“三光
(抢光、烧光、杀光)政策”。据统计,西坑被杀 10 人、田塘头被杀 10
人、白脚坳被杀 14 人、东坑被杀 5 人,革命根据地被敌人搞得乌烟瘴气,
革命一度处于低潮。没有被敌人抓捕的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一时蛰伏下来,
等时机成熟东山再起。山区根据地人民和红军战士经过血的教训以后,以
隐蔽、零星、分散等更加灵活的斗争形式和敌人展开斗争。1944 年,中共
浙南特委派老红(郑伯永)同志到“三坑一田一坳一坪”等村,寻找共产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