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57

义之石” 以奖励程奕。该义举至今,在溪山一带流传为美谈。

                      4、义理家学家训传承历史溯源
                      (1)《程氏家训(晋·程延)》:吾之子嗣,一莫不孝二亲、二莫
                  弃本逐末背毁师长、三莫盗贼累耻先灵、四畏四知为人仁义、五远五刑莫

                  犯刑戮、六政宽以调民、七躬事廉俭敦厚自裕。八.勤习经艺引文自饬、
                  九用九思立德、十无忘好善。凡此“十事行之”,是吾胤也。
                      程延,字孝长,东阿人,晋咸宁中(275-280)续修程氏宗谱,并立家。

                      (2)《驿头·程氏祖训》:孝道宜敦;悌道宜尽;忠道宜尽;信道宜久;
                  仁道宜厚;义道宜坚;礼道宜全;智道宜达。
                      5、驿头程氏族谱“辈分”序列之文脉传承(载之《驿头程氏宗谱》)

                      驿头,从始祖至今,族谱里的辈分排序,形成一组诗文类长句罗列:“大
                  统宗绍,希志元仕,祖之秉惟,允孟一国,士应崇朝,永昌启增,铭成正广,

                  贤良忠孝。”可见“二程文化”在“辈分”字里行间的体现。
                      6、驿头古村,从始祖到近代,孩童教育场所的变迁:
                      元朝,驿头程氏七世租程元珍立“尚菴”私墊,延书教子;明朝有“时

                  思堂”“善庆堂”等私塾;清朝有“槐菴”“云菴”等私塾。


                      三、温州“二程文化”传播之中华文明文化根脉探源



                      1、“二程文化”在中华大地之传播脉络

                      根据李敬峰在《二程后学研究》(李敬峰著 P119)中指出,学派谱系
                  与思想旨趣,在“二程”之后形成规模的衍生“学派”,主要有:
                      (1)道南学派。

                      (2)湖湘学派。
                      (3)永嘉学派(+ 木钟学案等):元丰九先生→郑伯熊;袁溉→薛季
                  宣→陈傅良→叶适。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

                  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辉等九人,赴中原汴京“太学”



                                                                                     瓯 东
                                                                                   鸣 鹿
 49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