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6 - 《鹿城区志》
P. 1396
. 1276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六十五 人 物 . 1277 .
理人员培训班,院貌大变。 商人》、《瑞典火柴》等深受画界和读者好评;国画《郑 爵木刻集》。29 年,与葛克俭等组成永嘉战时木刻 有《鹰爪十路行拳》,还著有《秘踪拳》、《春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温州第一医院副 成功收复台湾》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通讯社,创办《木刻通讯》,创作和发表了大量反 十刀》及《八卦掌》等书。
院长兼温州市卫生局保健科科长、温州专署卫生科 映抗战和日寇暴行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被收集在 1980 年因病在温州逝世,享年 86 岁。
副科长、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等职。一生致力于公 ྷᑌޥč̾͆͂ͅi̾͆̈́͆Ď 《抗战八年木刻集》中。33 年秋,转入上海美专。
共卫生事业,还从 30 年代开始,兼任《温州民国日 原名恭懋,字玄长,原籍乐清县,后移居永嘉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反美、反 ૄč̾͆̽̈́i̾͆̽ͅĎ
报·医药卫生》编辑、《浙瓯日报》卫生栏编辑, 城区(今鹿城区)。少时清贫,曾入私塾,喜诗词, 内战斗争。不久,所在党组织遭破坏,奉命南下, 原名董华,笔名每戡,后沿用作为正式名字,
还在《浙江卫生月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青年时因患伤寒病,以张仲景医方治愈,深有触感, 转移到浙南游击区,在“浙南特委”宣传部主编《浙 永嘉县横屿头村(今瓯海潘桥)人。早年曾在温州
1977 年病逝于温州,享年 79 岁。 便立志学医。后随族公徐浩如学疡科,更服膺名医 南周报》画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三大纪律 艺文中学读书,后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受
陆渊雷对《伤寒论》的阐释,并深研之。民国 15 年 八项注意》木刻集影响尤广。新中国成立后,任温 瞿秋白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 16 年(1927)
ਾғࢫč̾͆̽̾i̾͆̈́̈́Ď (1926)移居鹿城,开设私家诊所,对疡科、内科、 州地委宣传部宣传科第一副科长、文艺科科长。1952 8 月,奉党指派,回温州工作。不久被捕,经营救脱
刘景晨之子, 字子植,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 妇科很有独到之处,名噪一时。新中国成立后,任 年,调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工作。1957 年, 险。17 年春,潜赴上海,东渡日本。18 年底返国。
少年时,就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民国 15 年(1926), 温州第一医院(现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中医师, 为建军三十周年创作革命史画,先后创作和出版了 30 年代初,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品联盟”、“左翼
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北京清华大 直至退休。 《欢迎解放军》、《投票的日子》等画册、连环画《月 剧联”,与田汉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抗日时期,
学国学研究所,随梁启超、王国维学。17 年毕业, 堇侯不但在中医界闻名温州,更擅诗填词,与 桂的故事》和中国画《女民兵造像》等,其作品得 在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率领演剧
先后任南开大学讲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平 同时代的梅冷生、吴鹭山、夏承焘等多有相互吟唱。 到苏联茹可夫等国内外名家赞赏。1957 年,被错划 队赴各地巡回演出。27 年回温小住,并在温州演出
图书馆金石部主任、燕京大学教授。29 年秋至 33 年, 1979 年在温州逝世,享年 84 岁。著有《海棠巢医 为右派,下放到武汉钢铁厂工地劳动,并一直生活 抗战剧目。32 年起转入教学,先后在四川三台东北
因抗战困居重庆山城,写下了《历史论》、《人性论》、《中 治稿》、《广治杂病验录》等。 在武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得反正。1979 年 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海剧专、上海复旦大学、
国古代宗族移植史》等专著。抗战胜利后,南下广州, 病逝于武汉,年仅 59 岁。 湖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学校讲授文学和戏剧史
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 ܄ଡč̾͆̽̿i̾͆̈́͆Ď 课程,并潜心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
起任该校历史系主任。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受到多 俗名阿生,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受家庭影响, ሌ໔मč̾͆́ͅi̾͆̽ͅĎ 国成立后在中山大学任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次批判。“文化大革命”更受到极大的冲击与迫害, 从小笃信道教。15 岁从永嘉县高等小学校毕业后, 原名初牧,字高发,瑞安梅头(今龙湾区)人。 迁居长沙。1979 年冤案改正,重返中山大学任教。
但仍坚持自己治学观点。1977 年在广州逝世,享年 便拜龙门派玄坛庙主持叶宗赋为师。18 岁正式在玄 自少喜爱武术,7 岁拜师习南拳,8 岁入私塾。3 年 同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被推为
76 岁。著作颇丰,有《洪范疏证》、《古史存考》、 坛庙出家,赐法名诚得,字赛松。民国 10 年(1921), 后随兄焕高学木工。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兄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编委。1984 年 2 月积劳成疾,
《中国通史大纲》等 30 余种,是当时著名历史学家。 赴杭州玉皇山通真观修道,在观 12 年,遍览道教经 起赴上海做木工,见识渐广。光绪三十五年(1907), 在广州逝世,享年 73 岁。著有《每戡剧集》1 集—
典。22 年,转至天台桐柏宫。23 年,返永嘉雄溪(今 兄弟俩远赴南洋(新加坡),做木工谋生,后与同 5 集、《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西
ᅦૼңč̾͆̾̾i̾͆̈́ͅĎ 属瓯海区)万年道院。24年农历正月初十,开始“掩关” 乡合伙开办木器店。工余时积极参加“中央精武体 洋诗词简史》、《琵琶记简说》、《三国演义试论》、
乐清市人。版画家,我国早期新兴木刻运动健将, (进入静室养晦练功,潜心攻道学)。3 年后,深得 育总会新加坡分会”习练拳术与器械,武艺渐精。 《戏剧的创作和欣赏》、《五大名剧论》等。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成员。民国 20 年(1931) 道义,宣布再坐一纪(十二年),使道院名声大振, 民国 13 年(1924),被推荐参加中央精武会在上海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1 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继续 院中香火鼎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 年, 举办的“国术师资班”进修深造。在沪期间,会见 ݓ๚č̾͆̾̀i̾͆̽ͅĎ
在美专研究班进修。同年 9 月成立“MK”(木刻) 浙江道教徒在平阳金乡(今属苍南县)云台山云道 了各国各地众多武坛精英,学得了鹰爪类和螳螂类 永嘉县南田(今瓯海区)人。高小毕业,即进
研究会,首次作品展览在美专教室里举办,鲁迅先 观开戒,聘他为戒坛主戒方丈。 拳术、潭拳及吴式太极拳等拳术。后又返回温州, 温州南门一钱庄当学徒,后在永源钱庄任职工。不
生曾应邀前往参观指导。10 月,又在上海西江湾路 公木不但精研道学,并兼攻医学,其针灸学很 会见蒋幼山等拳师,共同切磋武功原理、交换武术 久考取浙江农民银行训练班,毕业后供职温州农民
476 弄 24 号成立野风画会,以木刻的艺术形式揭露 有根底,曾在大罗山玄真观招徒授医。 套路,从蒋幼山处学得柔功小八卦、五行拳、刀等 银行,曾任业务股长。抗战时期,赴上海与友人在
反动当局的丑恶和罪行,鲁迅曾多次到此讲学。抗 1979 年病逝温州,享年 77 岁。著有《玄门劝道 套路,武功益精。返回新加坡后,任精武分会国术 租界创办诚隆贸易有限公司,并在温州东门设分公
日战争爆发,回到温州,创作《五月》、《压平路 录》、《列真语录》、《黄庭经解》等。 科科长,将所学各路拳术教于学员。抗战爆发后, 司,任副总经理兼温州分公司经理,将温州土特产
上的崎岖》、《民众武装起来》等大量作品。28 年 日寇占领新加坡,便返回温州。35 年定居鹿城,以 运往上海,从上海贩回工业品销往温州及内地。后
成立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并创办木刻函授班,温 ӧ೬ѡč̾͆̿̽i̾͆̈́͆Ď 传授武术为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3 年, 温州分公司被日寇飞机炸毁。抗战胜利后,在上海
州地区学员有陈沙兵、夏子颐、葛克俭、杨涵、张 原名素屏,永嘉县永强(今龙湾区)人。少时 与林镜平等人一起创建“温州国术研究会”,连任 创建南强航运公司,任总经理,主要往东北、华北
怀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温州美协主 酷爱画画,稍长从民间画师林玉笙学画。民国 26 年 委员三届,负责少林组。因生性仗义好善、耐心施教, 等地运煤。后又开辟台北、天津、香港等地的业务,
席,市文联秘书长,温州市一、二届人大代表。1954 (1937),刚满 17 岁被增爵小学聘为美术教员。28 门下学生众多,为温州培养出大批武术人才,被温 并在福州、天津等地设立分公司。在此期间,经常
年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连环画数十册。 年 11 月,加入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函班”,开 州武术界尊称为“庄伯”。在习武教武的同时,还 资助其在解放区的妹妹王静香与外甥,支持他们从
1978 年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 67 岁。作品《威尼斯 始投身新兴木刻运动。曾汇集学生作品,刊印《增 孜孜不倦钻研武术功理,特别是擅长的鹰爪拳,编 事革命工作,其上海寓所曾为地下党开秘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