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鹿城区志》
P. 217
. 10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一 建 置 . 109 .
温州大桥),于 2001 年 10 月竣工通水,彻底解决 村境内胜迹有沐萧殿、永福禅寺、天灯牌坊 古迹有宋崇宁年间建造的夏氏宗祠,明末天启 村境内有中学、小学各 1 所,幼儿园 1 所、农
了海岛居民吃水难问题。 (1612 年建)、清咸丰三年(1853)护堤碑等。 年间兴建的浮沙宫,清咸丰年间立有海不扬波石碑, 贸市场 1 个、老人乐园(晚晴园)1 座。七都镇主
位于七都镇最东面的岛中岛度假村一期工程 58 清光绪十五年(1890)建造的基督教堂。 要骨干企业都分布在吟州村,有温州鑫泰包装有限
幢花园别墅已于200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华侨花园、 ഈ೬ը 公司、真空镀膜厂、三林五金制品厂、温州环星计
万国别墅园等工程项目正在施工中。温州教育园区、 古地名沙角涂,距镇府驻地 2.5 公里。东与樟 ϰూը 时器厂、豪能包装厂、中达医药包装厂等。
高级别墅园、生态住宅区等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启 里村接壤,南、西、北三面临瓯江,西眺鹿城区杨 古地名板桥头街,位于七都镇西 1.7 公里。东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 154.14 公顷,村民主要以农
动。 府山,南与上蒲州、北与永嘉县瓯北镇开垟村隔江 与老涂村接壤,西紧挨樟里村,南眺龙湾蒲州镇, 业为主,过去种植水稻、番薯、黄豆、棉花、黄麻、
相望。下辖 5 个自然村(琯塘、后垟儿、河东、上 村东村西各架有木板为桥,村以桥名故为板桥。 油菜、甜瓜、柑橘等。现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棉花、
ը 坦屋、上涂),24 个村民小组,2003 年底,有常 2003 年底,有常住村民 403 户,1194 人,系汉族。 西瓜等作物。副业有近海捕捞、定置张网、水产养
原名老涂寮,系镇政府所在地。东邻吟州村, 住村民 434 户,1113 人,系汉族。2003 年底有旅 大多村民是楠溪江畔与蒲州镇、杨府山人氏,在明 殖等。还有养猪场、奶牛场、养鸭场。
西与上沙村接壤,南与板桥村隔河毗邻,北临瓯 居海外华侨 2800 多人,侨居 28 个国家和地区。华 代崇祯年间因避兵祸迁入。现有旅居国外华侨 2200 吟州村有 5 位革命烈士,在解放东南沿海海岛
江,与永嘉县乌牛镇隔江相望。由老涂、老涂北 侨捐资兴建学校、道路、老人乐园、桥梁、架设全 余人。 的战斗中为国捐躯。
两个自然村组成。2003 年底,有常住村民 782 户, 村电柱电线、安装路灯等,对家乡发展作出了重要 村境内有华侨小学 1 所(由香港同胞余兴国先 村境内有赤府庙及庙前榕抱樟大树,有 300 余
2000 人,均系汉族。有旅居国外华侨 2800 余人。 的贡献。 生独资建造),村卫生室 1 个,老人亭 1 个。村南 年的历史。有广济宫、仁王寺(玉佛寺)等道教、
村民年人均收入 5208 元。 后垟儿有轮渡通往乌牛和瓯北的开垟村。上涂 有码头设渡轮至状元镇。 佛教场所。还有新建设的岛中岛度假村高级别墅园
老涂北距老涂 0.5 公里。始居者是古沙洲人氏, 古地名沙洲,原属老涂寮一里,有轮渡通往杨府山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 87.6 公顷,村民以农业为主, 和海鲜楼酒店。
村建北首,习称老涂北,有轮渡北通永嘉县乌牛镇 涂。上沙村属平原水网地带,村境平坦,土地肥沃。 种植水稻、黄豆、小麦、黄麻、柑橘等。副业有近
码道村。 全村有耕地面积 154.11 公顷,村民以农业为主, 海捕捞、瓯江采沙、运输、淡水养殖等。村民年人 భ೬ը
村境内有七都镇中心小学、镇中心幼儿园、童 种植水稻、油菜、菱藕等。副业有定置张网和流网 均收入 4200 元。 原名任州涂,位于七都镇南面,地貌呈桃叶形。
真幼儿园、派出所、中国银行七都分理处、信用社、 捕捞凤尾鱼。年人均收入 3100 元。 村境内胜迹有花园墓群、浮沙圣帝殿等。 东、南、西三面临江,南与龙湾状元、蒲州镇隔江
供销社、卫生院、邮政所、电信所、土地所、房管所、 村内 2 条河流(水湫河、河角河),2 座桥梁(积 相望,北与吟州、老涂、板桥隔有江儿湖水库。
规划所、电管所、农机管理站、粮站、侨乡金融服 德桥、积善桥),1 所小学、1 座老人乐园(长青园), ၾᇜը 下辖 3 个自然村(上段、中段、下段)及乌龙沙。
务社等企事业单位,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 个村卫生保健室,1 个翻水站,1 个农牧场。 古地名任川,位于七都镇东端,距镇府驻地 2.1 2003 年底,有常住村民 624 户,1889 人。因属移
村内企业有:七都农机泵阀厂、华侨机电设备厂、 名胜古迹太阴宫、牌坊、观音楼在村西堤塘旁, 公里。东濒瓯江,西与老涂村接壤,南临前沙村, 民村,姓氏复杂,共有 83 姓,素有百家姓村之称。
七都联合包装厂、温州市海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还有庄济侯王庙等胜迹。 北眺乐清琯头。由吟州、东江 2 个自然村组成,32 有旅居国外华侨 2150 余人,分布世界各地。村民
达能包装有限公司。 个村民小组。2003 年底,有常住村民 872 户,2274 年人均收入 3300 余元。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 154.41 公顷,以粮食生产为 ᅢը 人,系汉族。有旅居国外华侨 2950 余人。村民年 村境内有小学 1 所,保健室 1 个。企业有温州
主,过去种植水稻、小麦、大麦、黄豆、黄麻、油菜、 古地名三里,距镇政府驻地 2.2 公里,因村中 人均收入 5055 元。 市恒星实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铝塑镀膜厂、
番薯等。现在主要种植水稻、菱藕、油菜。渔业有 有一古樟,后取名樟里。东与板桥村接壤,西与杨 相传宋嘉定二年(1212)有姬姓者,榜眼出身, 温州市华侨蝶阀厂、织带线厂等。村内有客班轮渡
近海捕捞、定置张网作业。村内河道有秧子湫河、 府山隔江相望,南眺龙湾蒲州镇,北与上沙村相邻。 改姓王,归隐,在任川沙洲上结庐而居,吟诗作对, 通往龙湾区状元镇。
龙船河、江儿河、陡门河。 下辖老黄垟、樟里、埭头 3 个自然村,2003 年底, 故改地名为吟洲(州)。清顺治十七年(1660),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 136.33 公顷,村民大多属楠
有常住村民 315 户,819 人,均系汉族。现有 2300 清廷下令迁弃,康熙九年(1670)复垦,村民大多 溪江流域移民。1950 年前,大多数村民都居住稻草
余人旅居国外,分布世界各国。华侨捐资助学、建桥、 由乐清、永强、楠溪迁入,以围垦涂田种植粮食和 房(俗称茅棚厂)。20 世纪 70 年代后,全部建造
建路、建防洪堤塘,对家乡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海捕捞为生。 了砖瓦房,住房条件大为改善。村民以农业为主,
约在 1000 年前,该村夏氏大宗由青田小驿最 东江自然村在吟州东端,原隔有东江,1875 年 种植水稻、番薯、黄豆、棉花、黄麻、甜瓜、柑橘
早迁入,在此垦荒种植。 由温州商人贾庆余会同本地绅士合资堵塞东江南北 等。20 世纪 70 年代~ 80 年代,前沙村的柑橘年产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 71.07 公顷,村民以农业为 两头,连通两岸,围垦造田。
主,种植水稻、油菜、菱藕等。副业有近海捕捞和
工匠手工业。人均收入 3995 元。村内主要河道有
高浦河、涨浦河、高殿河、内河等。村境内有 2 座
岛上别墅区(2003 年) 孙博闻 / 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桥梁(三间桥、当店桥)。
村里有医疗室1个、老人亭1座、建有七都粮库。
1998 年,因生源减少撤并了樟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