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0 - 《鹿城区志》
P. 230
. 12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一 建 置 . 123 .
上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和现在都是乡政府驻 源丰富,还种植蔬菜、瓜果等。手工业以编制竹笠、 音改成下巨。下巨村东界渡头村,北和前林隔河相 化,属炼钢大队,1961 年调整社队规模时,改为竹
地,该村属南岸片,1950 年 5 月由支岙乡管辖, 缝鞋包等,并有部分村民在外加工服装,2003 年人 望,西和枫林岙、西湾相邻,南濒戍浦江。村境民 桥大队,由上戍人民公社管属,1981 年属上戍乡。
1961 由上戍人民公社管辖,1983 年属上戍乡。辖 1 均收入达 4382 元。 国后期属戍浦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竹桥乡 全村有常住村民 259 户,907 人。有水田
个自然村,4 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常住村民 191 户, 管辖,1958 年公社化,属炼钢大队,1961 年调整 47.40 公顷,旱地 0.47 公顷,山地 73.33 公顷。村
913 人。有水田 11.47 公顷,旱地 1.13 公顷,柑园 1.33 ڀਟᖲը 社队规模时,改为下巨村。归上戍人民公社管辖, 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少量番薯。村里企业有锯
公顷。全村主要种植水稻、番薯、柑橘,因村是乡 位于上戍乡西北部,辖枫林岙、北山坪两个自 1981 年属上戍乡。距乡政府驻地 1.2 公里。20 世 木厂、粮食加工场、服装、手提包加工和禽类养殖等。
政府的驻地,是集市繁华地段,设有供销社、电站、 然村。距乡政府驻地坎上有 3 公里。村庄坐落在大 纪六七十年代,村前戍浦江边建有码头,是上戍、 是上戍北岸片的中心地段,交通便利,有供销社、
环保所、信用社、粮站等。改革开放后,车路两旁 镬山麓偏东,西和潮埠隔溪相邻,东和西湾下巨毗 岙底等附近地区通往温州市区的主要埠头之一,人
商店林立,服装加工业兴起,2003 年全村年人均收 邻,南和樟村、方隆接壤。全村有常住村民 257 户, 船往来频繁。全村有水田 24.47 公顷,旱田 0.67 公
入 5399 元。村中还有老人活动场所,幼儿园。 1284 人。有水田 48.87 公顷,旱地 4.07 公顷,山 顷、山地 60.80 公顷。全村有常住村民 153 户,592
地 66.67 公顷。明清时属永嘉县泰清乡二十四都管 人。主要是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蔬菜等。部
Ӗҁը 辖,民国初期属戍浦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分村民以打鱼为生,有渔船 20 多艘。还有缝鞋包、
位于上戍乡西北部,坐落大镬山头南麓,西连 属北岸片,由竹桥乡管理,1983 年由上戍乡管辖。 编制箬笠等手工业,办起织地毯、阀门加工企业。
岙底乡江池新村和大厂村,南接藤桥镇樟村村, 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毛芋、马铃 2003 年人均收入 4391 元。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东和枫林岙隔溪相连。有潮埠、上北山、下北山、 薯等。家家户户养殖猪、牛、羊。改革开放后,大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里老人有活动场所。
岙口、牌坊 5 个自然村。村庄坐落在戍浦江支流岸 部分青年外出做生意,是上戍乡外出经商人数最多
边,过去潮水上溯到此,并建有埠头,故名。清光 的一个村。现在村里办起粮食加工、新兴鞋革、服 భਟը
镇国寺(2003 年) 林庭松 /
绪《永嘉县志·乡都》作潮埠。1950 年属竹桥乡, 装加工等,是全乡富裕村之一,2003 年人均收入 位于上戍乡北岸中部,北西和西湾接壤。东和
1956 属桥岙乡,1961 属上戍人民公社,1983 年属 4451 元。北岸公路经过村前,设有上戍最早一所小 竹桥村相连,南和下巨隔河相望。相传清咸丰三年 诊所,沿街建起商店,经济效益较好, 2003 年村
上戍乡。 学,有文保单位王沛墓、长岩圣井、龙母潭、双溪 (1853)青田、乐清一带洪水泛滥,先后有叶、林 民人均收入 4641 元。村里有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
全村有常住村民251户,956人。有水田31公顷, 晓月等名胜古迹。 两姓迁此定居,遂名叶林,后依方言谐音变成前林。 镇国寺等名胜古迹。
旱地 1.80 公顷,山地 66.67 公顷。距乡政府坎上有 4.5 清光绪《永嘉县志·乡都》记载为前林。全村有常
公里。全村除种水稻、番薯外,利用地势平坦、水 ༆ຖը 住村民 171 户,560 人。有水田 20.20 公顷,旱田 0.67 ؈ը
位于上戍乡西北部,东和前林村接壤。南和 公顷,山地面积 89.60 公顷,植物以松木为主。该 坐落戍浦江北岸背靠老鼠山,未建上戍桥前,
方隆村对面相望。西和枫林岙相连,有耕地面积 村距乡政府坎上相距 1.8 公里。 设有渡口,故名。清光绪《永嘉县志·乡都》作渡头。
37.93 公顷,山地 78.40 公顷(其中柑园 0.47 公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中就成立党支部,从 管辖渡头、下弯儿、曹湾 3 个自然村,8 个村民小组。
茶园 0.27 公顷,松木林 40 公顷)。全村有常住村 事革命工作。1955 年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1956 村境民国后期属戍浦乡,归永嘉县管辖,中华
民 266 户,701 人, 12 个村民小组。辖湾底、西山 年改为高级社,1958 年建立人民公社,1961 年调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竹桥乡,1956 年后成立炼钢
下两个自然村。距乡驻地坎上 3 公里。 整社队规模时归上戍管辖,1983 年政社分设后,改 社,1961 年调整社队规模时,归上戍管辖。全村
村境明清属永嘉县泰清乡二十四都,民国后期 大队为村。全村主要种植水稻、疏菜。村民亦农亦 有常住村民 219 户,722 人。有水田 31.47 公顷,
属戍浦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北岸片竹桥乡 工亦商,有的外出开店做生意、包基建工,村内加 旱地 0.67 公顷,山地 33.33 公顷。以种水稻为主,
管。1956 年竹桥、支岙两乡合并,由桥岙乡接管, 工鞋包等。2003 年人均收入 4200 元。 兼种番薯、荸荠、西瓜等。原乡属农械厂、红砖厂
1958 年公社化由竹桥管理区管辖。1961 年调整社 都设在该村。村民除耕作外,都到红砖厂做砖,部
队规模时,一直至今由上戍人民公社、上戍乡管辖。 ᇰూը 分村民加工服装、沙发等。2003 年人均收入 4587 元。
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家庭畜牧为副。2000 年 相传清咸丰三年(1853)瓯江上游两岸遭洪水 老鼠山遗迹坐落村内。
建成 33.33 公顷的农业示范园区两个。2003 年人均 冲湮,落水者漂流到此,垦地为生,并用茅竹在村
收入 4721 元。儿童入学率 100%,有老人活动场所。 西架桥,俗称竹桥,村以此得名。 ഈూը
村中有千年古刹胡岙寺等名胜。 竹桥村是上戍乡中偏北部,距乡政府驻地坎上 位于上戍中偏东部,北靠上单山,东和外垟河
1.5 公里。坐落在上单山南麓,西和西湾、前林两 头接壤,西连竹桥村、南和渡头、周徐村毗邻。辖
༯ऍը 村接壤,东和上桥相连,南连渡头村。管辖金家家、 上桥、溪西头、下屿儿、石埠头、西山头、门前
坐落戍浦江边,原有一条排洪防涝渠道经过, 上沈、外上沈、底上沈 4 个自然村,14 个村民小组。 岸、古宅庄 7 个自然村。1956 年成立高级农业社,
竹编 周建树 俗称下渠,民国时称下瞿,后书写方便,依方言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竹桥乡管辖,1958 年公社 1961 年属上戍人民公社由上戍管辖,1983 年属上
戍乡至今。全村有常住村民 345 户,1299 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