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鹿城区志》
P. 251
. 14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一 建 置 . 143 .
是双潮乡侨村之一。 家乡建设捐款达百万余元。 以后,双潮氟塑业开温州乃至全国氟塑设备生产先 旱地 3.40 公顷,山地 86.44 公顷。主要种植水稻、
2003 年有耕地 35.22 公顷,其中水田 28.21 公 河。至今有 4 家氟塑企业,2003 年产值 268 万元。 番薯,兼种花生、大豆。2003 年村民人均年收入
顷、旱地 7 公顷,山地面积 179.69 公顷。主种水稻、 ༯ڈը 随着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1988 年乡政府根据本地 3941 元。村集体资产 155.4 万元。
番薯。副业有渔业捕捞、散户养殖。有渔业队一支, 位于瓯江南岸水夹山脚下,距乡政府驻地东 的实际,在潮埠村东北面荫溪入口处建设移民小区, 现有小型水电站 2 座:1979 年村集体建成胜利
捕捞船 32 条。改革开放以后,私营企业发展很快, 岙 1.2 公里。东与潮埠村连接,西与双溪村毗邻, 统一建成三层至四层新式楼房,主要有本乡东坑村、 电站,源于东坑溪水,位于石竹坑,年发电量 20
有金港石化有限公司、发顺表业有限公司、双潮硅 南与下冯山村连接,北临瓯江。据当地《冯氏家 西坑村、利八坑村、黄茅坪村、下冯山村村民居住, 万千瓦/时;2002年建成西龙溪电站,源于西龙溪水,
酸盐制砖厂,2003 年产值 1745 万元。村民年人均 谱》载:冯氏七世祖冯成(南宋淳熙甲辰进士) 2003 年移民小区有住户 480 家,1500 人。2003 年 位于白鲞岩,年发电量 140 万千瓦 / 时。位于荫溪
收入 3405 元。村集体资产 109.95 万元。 其先辈于南宋建炎年间来温,原居郡城,因事迁 村民人均年收入 3526 元。全村有 30% 的村民在市 中有 2 道堰坝,并建有 2 条引水渠道,总长 3500 米,
村主要建筑物和公共设施有办公楼 1 幢,四间 居于此,见此村地形酷似凤凰展翅,遂名“雅凤”, 区购置了商品房。村集体资产 59.88 万元。 从村西向村东引水,是村主要农田自流灌溉水利工
二层楼,建于 2000 年,占地 170 平方米。2003 年 埄后因村境地势低下,村民均系冯氏,遂依方言谐 村民经商历史悠久,早在清、民国时期已有一 程。
村建造自来水小水库,容水量 3000 立方米,过滤 音改称下冯。清乾隆、光绪《永嘉县志》均作下冯。 条长达 200 米商业街,即潮埠街,改革开放后,商 双潮乡中心小学坐落于村东头,其前身是朱下
池一个,蓄水 150 立方米,现村民饮上自来水。双 管辖 3 个村民小组,有常住村民 125 户,377 人, 业发展到鼎盛,沿街商店 50 余家,特别是店门头段, 小学,1953 年改为双潮中心小学。
溪浦上游建有 1000 米长农田引水渠,瓯江边建有 3 其中旅居国外华侨 43 户, 73 人。330 国道线从村 可谓家家开店,人人经商。还有手工制作、印染, 村东黄岗山脚下,有戚伍爷殿、基督教堂和老
个抽水机埠,引水渠道总长度为 4000 米。 南向村西北角穿过,金温铁路从村西面穿过,村南 五花八门,样样俱有。岙底乡、五凤垟等山区粮食、
永镇寺,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龙后,还有基 设有火车小站——双潮站,交通十分方便。 农副产品都往这里收购,是个繁华闹市。1996 年新
督教堂,位于草后墩;金宅祠堂地处花坦头,建于 2003 年有耕地 7.93 公顷,其中水田 5.93 公顷、 建一条商业街,即潮埠新街,位于移民小区,较为
民国年间。 旱地 2 公顷,山地面积 108.73 公顷。主种水稻、小麦、 繁华。
番薯,兼种花生、大豆。村有私营企业 1 家,温州 村有大会堂坐落于村中心,华侨公园建于 2001
༯ڈը 市国隆服饰有限公司,年产值 762.5 万元。2003 年 年,是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公园;双潮乡卫生院,
位于乡西南山区,海拔 250 米,东距乡政府驻 村民年人均收入 3524 元,村集体资产 51.26 万元。 建于 1993 年,是双潮乡防疫、医疗保健中心。桐
地东岙 6 公里。东与潮埠村、朱下村接壤,西与夏 双潮中学坐落在村南,位于下个弯,建于 1975 林寺建于明代,原名桐林庵,位于海拔 150 米的龙
家山村连接,南与黄茅坪连接,北与下冯村毗邻。 年,占地面积 0.23 公顷,建有三幢校舍,其中一幢 山,寺庙四周竹林茂密,古人曰:“云来云去云做伴,
辖管白岩前、山岗儿头、独厂、门前面、大岗、后 教学楼由华侨程绍平出资建造,名为“程绍平教学 山前山后山为邻”,环境幽静。
华侨公园(2003 年) 双潮乡供稿
岗、大田头、阮家坑、岩山头、横坑、下冯山历、 楼”,2003 年有 6 个班,学生数 280 人,教职工 23 人。 村有著名华侨程绍平、徐成华,为家乡建设多
对面厂等 12 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12 个:有常住村 村有办公楼与自来水蓄水池,容量 200 立方米, 次慷慨解囊,先后为双潮中学教学楼、村水泥路面 人活动中心。
民 345 户, 1079 人,其中旅居国外华侨 165 户, 村民饮上无污染的山水。瓯江边建有抽水机埠 1 个, 建设、桥边亭、华侨公园等项目作出贡献。 著名华侨徐恭德,现旅居加蓬。为家乡建设慷
389 人,是双潮乡侨村之一。 引水渠长达 2000 米,是村内主要的农田灌溉水利工 慨解囊,先后为建设朱下村水泥路、电力更新、村
2003 年有耕地 25.73 公顷,其中水田 20.87 程。 ᇫ༯ը 办公楼、乡华侨公园等项目作出贡献。
公顷、旱地 14.87 公顷,山地面积 108.73 公顷。 位于荫溪中游两岸,距乡政府驻地东岙 1 公里。
主种水稻、番薯。村民普遍种植果树杨梅,村有 ӖҁըḤ 朱下村原名竹园下,古时村里竹林茂密,故名竹园 મըըḤ
杨梅基地 53.36 公顷,花木基地 3.33 公顷。2003 位于荫溪下游与乡政府相邻,村地处瓯江边, 下,因“竹”和“朱”方言谐音,“朱门”旧时指 位于荫溪上游,荫溪贯穿全境,距乡政府驻地
年村民年人均收入 3134 元。 设有埠头,瓯江潮水上涨荫溪埠头,故得名潮埠, 豪富人家,而改名朱下。东与潮埠村接壤,西与下 东岙村 1.9 公里。相传古时此地茅草丛生,后平阳
村有省级水库 1 座,建于 1952 年,堤坝长 30 米, 清乾隆、光绪《永嘉县志 ·乡都》均作潮埠。东与 冯山村连接,南与茅垟村毗邻,北与潮埠村连接。 陈姓、永嘉徐、冯诸姓陆续来此开垦定居,遂名茅垟。
高 16 米,水库长 200 米,宽 30 米,蓄水量 70000 东岙村接壤,西与下冯村、下冯山村连接,南与朱 辖管朱下、茅垟下两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13 个, 东与潮埠村连接,西与下冯山村接壤,南与黄茅坪
立方米,是双溪、下冯、潮埠、朱下 4 村农田灌溉 下村毗邻,北临瓯江。辖管潮埠、芭蕉坑两个自然村, 村民大部分原由东坑、泽雅等地移居而来。村有常 村、西坑村连接,北与朱下村毗邻。辖管 3 个村民
主要水源。 村民小组 13 个,还有一个移民小区。有常住村民 住村民 416 户, 1393 人,其中旅居国外华侨 189 户, 小组;有常住村民 96 户,289 人,其中旅居国外华
全村 12 个自然村小马路全筑成水泥路面,一 282 户,825 人,其中旅居国外 187 华侨户,488 人, 416 人,是双潮乡侨村之一。 侨 26 户,35 人。
条长达 6.2 公里盘山公路通达乡政府驻地东岙,并 是双潮乡侨村之一。金温铁路和 330 国道线从村东 20 世纪 80 年代村民以副业造卫生纸为主,农 2003 年耕地 5.53 公顷,其中水田 4 公顷、旱地
连接 330 国道线。 北角穿过,交通十分方便。 业为副。造纸业已有 100 多年历史,当时手工造纸 1.53 公顷,山地 50.43 公顷。主种水稻、番薯;兼
村有著名侨胞韩天进、朱志华。韩天进先生曾 2003 年村有耕地 18.33 公顷,其中水田 14.67 业十分兴盛,产品远销舟山、上海等地。90 年代后, 种花生。2003 年村民年人均收入 3042 元。村集体
担任旅法华侨俱乐部九、十届主席,是省、市七、 公顷、旱地 3.67 公顷,山地面积 150.28 公顷。主 由于手工生产纸张销路受阻,而逐年衰退,现已停 资产 34.48 万元。
八届政协委员,现任旅法华侨俱乐部荣誉主席;朱 种水稻、小麦、番薯,兼种花生、大豆。改革开放 产。农业有耕地 23.13 公顷,其中水田 19.73 公顷, 村环山公路南达东坑、利八坑、西坑、黄茅坪等
志华先生现任葡萄牙中华工商联会副主席。他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