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鹿城区志》
P. 253
. 144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一 建 置 . 145 .
4 村,与西部山区五乡公路联网;北通朱下、潮埠、 本村水力资源丰富, 1984 年村建成一座小型 西坑村的西龙溪是荫溪的源头,自然风光优美, 位于乡西南部山区,海拔 600 米,距乡政府驻
东岙,与 330 国道线衔接,交通方便。 发电站,即黄茅坪电站,电站水库蓄水量一万立方 总面积 5.2 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白鲞岩、老鹰岩、 地东岙 7 公里。村庄坐落在犁铧山麓溪坑边,得名
村有办公楼 1 座,建于 1999 年。 米,电站年发电量 6 万千瓦 / 时。 打鼓岩、燕岩、尾尖头岩、祖师岩、开口岩、将军岩、 犁铧坑,后依方言近音,改为利八坑,村民会说闽
交通道路,村有一条通达乡政府东岙的公路, 岩牛石、龙潭、济箩潭、畚头潭、岩门潭。岩门涧、 南话。东与岙底乡三新村接壤,西与东坑村山地接
תॠը 长达 6 公里,并与 330 国道线连接,勾通西部山区 新娘涧、内外瀑、烈士陵园。 连;南与岙底乡田塘头村接壤,北与茅垟村、潮埠
位于乡南部,荫溪支流东坑溪发源地,海拔约 环山公路网,出入较为方便。 村有古树 3 棵,位于村头北山坪,两棵槠树、 村连接。辖管东坑坳头、利八坑头,利八坑脚、独户、
400 米,距乡政府驻地东岙 5 公里。村因坐落在荫 2001 年村建办公楼 1 座。 一棵马尾松,树龄达 400 多年,均已列入古树名录。 棚坳5个自然村,村民小组11个:有常住村民175户,
溪源头东首得名,清光绪《永嘉县志·乡都》做东坑。 526 人,其中旅居国外华侨 19 户, 27 人。现 90%
东与利八坑村接壤,西与西坑村相连,南与岙底乡 ༆ॠը ০ϖॠը 以上村民移居潮埠移民小区、温州市区等地。
白脚坳村毗邻,北与茅垟村接壤。辖管8个村民小组: 位于乡西南部山区,村庄海拔 450 米,最高山
有常住村民 221 户,652 人,其中旅居国外华侨 30 峰海拔 821.8 米,村距乡政府驻地东岙 6 公里。因
户, 41 人。现 90% 村民移居潮埠移民小区、温州 村庄坐落在荫溪源头西首而得名西坑。东与东坑接
市区等地。 壤,西与黄茅坪村毗邻,南与五凤垟乡石良村连接。 ֻඹᅣᅣࢧᅣཛྷ
2003年有耕地20.93公顷,其中水田13.93公顷、 北与茅垟村连接。辖管西坑、二号垟、师姑基 3 个
旱地 7 公顷,山地面积 199.33 公顷。并种水稻、番 自然村,村民小组 14 个:有常住村民 276 户,874 人,
第一节章宋至民国街巷
薯。村民以农业、林竹收入维生,2003 年村民人均 其中旅居国外华侨 97 户, 211 人。现 50% 村民移
年收入 2633 元。 居潮埠移民小区和域内等地。
东坑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 2003年有耕地32.87公顷,其中水田20.93公顷、 素有“东瓯名镇”之称的鹿城,是具 1600 多 (今状元巷)、衮绣坊(今三牌坊)、祈报坊(今
地之一。1927 年,组织钟山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旱地 11.93 公顷,山地面积 388.13 公顷。主种水稻、 年历史的古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 323)采 石坦巷)、丰和坊(今丰和巷)、崇仁坊(今油车
1930 年 4 月改编为浙南红军十三军一师一团,在多 番薯,兼种蔬菜。高山蔬菜基地 6.67 公顷,种植盆 取依江、负山、通水的原则选址建城,全城以东庙、 巷)、荣亲坊(今晏公殿巷)。
年的武装斗争期间,一批优秀的东坑儿女为中国人 菜、萝卜、四季豆、茄子等。特产是竹笋。2003 年 南市、西居、北埠的布局,形成“门前流水,户限
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烈士:徐清弟、 村民人均纯收入 2855 元。 系船,花柳饰岸,荷蕖飘香”的江南水城特色。自 ૼᅣս
徐奎发、徐银福,他们为红十三军一师战士,现立 村有水库一个,蓄水量 6 万立方米,是西龙溪 东晋建城至五代街巷的演变已难查考。现记述北宋 “坊”不再是政区名称,而纯粹成为街名或巷名。
碑于西坑烈士陵园。 水电站水源。西部五乡联网的环山公路穿过村中央, 大中祥符三年(1010)至民国时鹿城街巷演变概况。 万历间(1573 ~ 1620),温州府城及附郭的街坊:
西部山区五乡联网的环山公路穿过村北面,北 北通乡政府驻地东岙,并连接 330 国道线,南达五 谯楼前直街(今新街)至五马横街,街东有:
通乡政府,并连接 330 国道线,东通西部岙底乡、 凤垟、岙底、泽雅、北林垟等四乡镇,交通较为方便。 Кᅣස 仁美坊(今渔丰桥)、五马坊、惠安坊(在五马街);
泽雅镇、五凤垟乡、北林垟乡。 西坑村是浙南游击队和红军十三军革命活动区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鹿城曾设 57 坊。 街西有:双桂坊、寿安坊(今馒头巷)。
村有百年老屋百余间,古庙 1 座,至今仍保 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之 绍圣二年(1095),知州杨蟠重定 36 坊,即: 瑞安门(大南门)直街至拱宸门(朔门),街
存完好。 一。1927 年,组织钟山游击队,1930 年 4 月改编 容成坊(今县前头东段)、雁池坊(今乘凉桥)、 东有:千厢坊(俗称水窟儿头,在南坊下)、开通
红军十三军一团八连、九连,该年秋,国民党反动 甘泉坊(今蝉街)、百里坊(今百里东、西路)、 坊(未详所在)、谢池坊(又名云衢坊)、习礼坊(今
ߛમը 派地方军奉命围剿洗劫西坑,烧毁民房 136 间,杀 竹马坊(今童子殿巷)、棠阴坊(今仓桥街)、问 公园路)、儒志坊(今府学巷)、玄妙坊(在开元
位于乡西部山区,东距乡政府驻地东岙 5 公里。 害红军战士和群众 14 人,有烈士 11 位,他们是徐 政坊(今七枫巷)、德政坊(今县后巷)、康乐坊 寺西,旧志佚)、兴文坊(今铁井栏街)、道爱坊(旧
村古时以茅草丛生而得名。东与西坑村接壤,西与 碎丐、徐岩福、徐岩水、徐昌桃、徐岩庚、徐培法、 (今仍)、五马坊(今五马街)、谢池坊(今谢池 志误作遗爱,今县前头)、德政坊(今县后巷)、
夏家山村连接,南与青田山地接壤,北与下冯山村 徐培荣、徐焕益、徐培和、徐培云、潘国高,其中 巷)、墨池坊(今仍)、儒英坊(今县学前)、世 招贤坊(今招贤巷)、墨池坊(今仍)、竹马坊(今
山地相接。辖管黄茅坪、水口夅、上龙山 3 个自然村。 徐碎丐、徐岩福任红军连长。 美坊(今世美巷)、梯云坊(今大高桥)、双桂坊(今 童子殿巷)、康乐坊(今仍)、简讼坊(今简巷)、
村民小组 6 个:有常住村民 118 户, 391 人,其中 西坑烈士陵园,位于黄泥泥,占地面积 3500 纱帽河)、儒志坊(今府学巷)、棣华坊(今三官 礼贤坊(今兵营巷)、永宁坊(今永宁巷)、问政
旅居国外华侨 18 户,43 人。现 90% 村民移居潮埠 平方米,1956 年由永嘉县民政局修建,1984 年由 殿巷)、扬名坊(今仍)、袭庆坊(今樊宅巷)、 坊(今七枫巷)、奉恩坊(今打绳巷);街西有:
移民小区、温州市区等地。 瓯海县民政局重建。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枫 绣衣坊(今西门大桥头)、昼锦坊(今珠冠巷)、 明经坊(即水仓巷,今人民西路)、孝睦坊(今第
2003年有耕地35.73公顷,其中水田20.87公顷、 亲为题写“西坑烈士陵园”。1991 年被瓯海县人民 孝廉坊(今黄府巷)、孝睦坊(今第一桥)、道爱 一桥)、荣亲坊(今晏公殿巷)、元丰坊(今渔丰桥)、
旱地 14.87 公顷,山地面积 108.73 公顷。主种水稻、 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被公布为区 坊(今县前头)、遗爱坊(今岑山寺巷)、招贤坊 华盖坊(俗称打锣桥,今广场路东段)、棠阴坊(今
番薯。村民普遍种植杨梅。村有经济林基地 30 公顷, 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招贤巷)、庆善坊(今庆年坊)、简讼坊(今 仓桥街)、中和坊(今马槽头)、百里坊(今百里
其中东魁杨梅 23.33 公顷、水蜜桃 6.67 公顷。2003 大简巷、小简巷)、平市坊(今万岁里)、状元坊 东路)、平市坊(今万岁里)、士宁坊(俗称揽团巷,
年村民年人均收入 26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