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9 - 《鹿城区志》
P. 259

. 150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二 自然环境        . 151 .




                  ኾઅ༢č̻͗Ď
                  该系在全区分布广泛,相变大,厚度也大。根                              ࠎָܒᄯ
              据地层发育特征,可分为下统枫坪组和上统磨石山                                鹿城区基底由上古生界鹤溪群(PZ 2 hx)和侏
 卷二           群。                                                罗系下统枫坪组(J 1 f)的变质岩系组成。根据多旋

                  侏罗系下统枫坪组(J 1 F)为为陆相含煤碎屑岩                      回槽台学说的基本观点,其基底构造的一级构造单
              构造,岩性为均质混合岩,显浅灰色,由酸性斜长石、                          元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为浙东南褶
 ḤḤḤሱಖߌ࣢      微纹长石、石英组成。主要分布双潮乡渡船头一带,                           皱带;三级构造单元为温州——临海拗陷;四级构

              厚度大于 271 米。                                       造单元为泰顺——温州断拗。
                  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群为为一套陆相火山熔岩及
 鹿城区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邻龙湾区,南与瓯海区接壤,西与瓯海区及青田县交界,北濒瓯  火山碎屑岩系,自上而下。又可分为五组,鹿城区  ۂҪܒᄯ
 江,与永嘉县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东经 120° 22′ 45″~ 120° 48′ 02″,北纬 27° 58′ 25″~  主要有两组:  西山头组(J 3 x)分布境内各地。主  鹿城区由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火山——侵入
 28° 09′ 32″。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属丘陵山地、东部为沿江平原。丘陵山区有较丰富的林木植被、  要由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间夹沉积岩,局部地段  岩组成的刚性地质体,断裂构造为主要构造形迹。
 矿产和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东部沿江平原,土地肥沃,河流交错,灌溉便利,为主要粮食蔬菜基地。全区面  夹少量中酸性熔岩。厚度 115.2 米~ 1292.8 米;九
 积 294.38 平方公里。江心屿素称“瓯江蓬莱”,面积 0.67 平方公里。七都岛四面临江,面积为 12.7 平方公里。  里坪组(J 3 j)   分布于仰义乡、南郊乡一带。岩性  ࠅ೶ܒᄯ
 全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主要流纹质,夹流纹质晶屑 - 玻屑凝灰岩,厚度一  境内燕山早期的火山喷活动,主要受北东、北
 18.1℃;年降水量在 1500 毫米~ 1900 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年日照时数在 1700 小时~ 2000 小时;  般 200 米~ 400 米。  东东和北西向基底断裂的控制。戍浦江以东属雁荡
 年相对湿度 80%,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但在夏、秋两季,时有台风袭击,造成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              山火山构造洼地的南端部分,由下白垩统馆头组
                  ϢᎡ༢č͘Ď༯๤                                      (k 1 g)和朝川组(k 1 c)组成。产状围斜内倾,下
                  分布于戍浦江以东丘陵及市区孤立残丘。岩性                          部或底部岩性为河湖相沉积岩,上部为中酸性火山
              与岩相变化较大,但以河湖相沉积为主。                                碎屑岩夹流纹岩、陆相沉积岩。戍浦江以西为破火
 ֻ၂ᅣᅣֹᅣᇉ          馆头组(Kig)为分布于上戍乡戴宅、柴盆山                         山、发育火山通道,岩性为通道相流纹斑岩,地层

              及仰义乡馒头驻、五龙山、石古岭一带。主要由沙                            围斜内倾,破火山边缘次火山岩(流纹岩、流纹斑岩)
              砾岩、砾岩及粉砂岩、泥岩等组成,夹少量陆相火                            呈环状分布,水系呈放射状发育,面积约 50 平方
 鹿城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北部,属于浙东南  海水漫延今整个鹿城区境。印支运动时期,温州断
              山碎岩屑,厚 100 米~ 300 米。                              公里。
 褶皱带东侧的温州——临海拗陷东南部和泰顺——  块运动强烈,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伴随
                  朝川组(Kic)为分布于仰义乡林里、花尖山、
 温州断拗之间。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陆  断块活动,还发生以低温优势的低绿片岩相变质。
              大毛山一带及城区孤立残丘,可分两段,下段为一                                ࿻ࡽ࿻
 相火山喷发岩,夹少量河湖相沉积岩和下白垩统湖  印支运动末期,温州进入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燕山
              套红色粗碎屑沉积岩,间夹酸性和少量中酸性火山                                境内的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期,其岩体侵入到时
 泊相、河湖相沉积岩夹少量陆相火山岩。最老地层  运动在温州反映很强烈,表现为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碎屑岩,上段为一套相变较大的酸性火山碎屑岩。                            代最新围岩为上侏罗统火岩和白垩纪地层其岩体之
 为下侏罗统枫坪组浅变质岩系,未见前中生界地层。  和岩浆侵入,以及以断裂为主的构造运动,造成境
                                                                中,侵入岩不发育,只出露有双潮乡门前垟辉石闪
 根据《浙江省区域地质志》记载,温州在中元古代  内侏罗系火山岩地层大面积覆盖和各类岩体侵入。
                  ֻඹ༢č͞Ď                                        长岩、藤桥底垟闪长岩和藤桥黄岙石英二长岩等岩
 中期为一片汪洋大海,地质构造属洋壳发展阶段。  白垩纪时,在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一系列断陷盆地
                  分布于瓯江南岸,七都岛及戍浦江沿岸一带。                          枝状侵入体。
 神功运动末期发生褶皱变质,进入地槽发展阶段。  内,除接受内陆河湖相沉积外,还有间歇性火山喷
              瓯江南岸及七都岛主要为海积,冲——海积沉积层;                               潜火山岩形成时期主要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加里东运动使温州褶皱回返,同时伴有绿片岩相的  溢。到第三纪时,在北北东向断裂带上,还见有一
              戍浦江沿岸主要为洪——冲积,坡——洪积沉积层。
 低温低压变质,最终成为古陆,进入地台发展阶段。  系列基性——超基性次火山岩,及火山通道相角砾
              城区沿江一带厚可达 80 米~ 120 多米。
 晚古生代时期温州大部分处于稳定的隆起剥蚀状  岩筒产出。第四纪时,火山活动趋向宁静,但地壳
 态,局部有海湾存在。最大海侵期的早、中石炭世,  升降、海浸海退仍有发生,形成一套浅海相、河湖   第二节节环境地质



                  ۽ӱֹᇉ                                          岩、火山沉积岩、侵入岩、潜火山岩等四种基本类
 第一节章底层及构造        境内西南部及北部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火山                           型,其中火山岩体未蚀变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岩、侵入岩及潜火山岩,岩体总面积 771.05 平                         120MPa ~ 190MPa,火山沉积岩体单轴极限抗压强
 ֹᅣҪ  积岩系所覆盖。第四系沉积主要分布在沿江河一带,  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 54%。依据岩石成分、岩          度 75MPa ~ 198MPa,侵入岩体新鲜岩石单轴极限
 区域内几乎全部为中生界侏罗、白垩系火山沉  分别为滨海和河流冲积相沉积。  性组合及结构特征等,境内工程岩体可分为火山    抗压强度 95MPa ~ 207MPa,潜火山岩体单轴极限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