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2 - 《鹿城区志》
P. 272
. 164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二 自然环境 . 165 .
等农业生产措施,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一年内有着 沙砾石的深度风化物与古代红土,脱硅富铅化强烈, 沙质黏土为主,表层涂泥厚 10 厘米~ 40 厘米,粘 河口沼泽、海湾沼泽。境内只有河口沼泽。河口沼
明显的干湿条件,使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 呈红或棕红色,土层深厚,强酸性反应。粘粒含量 粒含量常大于 40%,土体糊软。 泽分布于瓯江及一些小河的河口三角洲。边滩状,
产生出不同程度的潴育型。土体下部是蓝灰色或青 高,含有较多的水稳性矿质微团聚体,因淋溶损失, 咸黏土,分布在涂黏土内质,母质是近代海相 坡度稍大,1% ~ 3%。滩面中下部潮沟和垄状小丘
灰色,干后不变色,土质细腻,有亚铁反应,但不 养分含量低,呈红、酸、粘、瘦等特征,俗称“雨 沉积物,由涂黏土演化而成,是盐土向潮土的过渡 微地形较发育,潮差及潮流速度较大,以粉沙土为
明显。是古潜育土逐步脱潜而向潴育化的标志。 天一包脓,晴天一块铜”的土壤。 性土壤。质地黏重,以黏性土为主,上下土层均一, 主,高低潮时盐度有变化在 1.5% ~ 2.3% 之间,土
仰义一些平原,分布着青紫泥水稻土,母质是 红泥土母质是酸性岩浆岩风化物。土层 40 厘 处于脱盐脱钙过程中,土壤通体呈浅棕色,碱性反应, 体有碱性反应,上弱下强,成土时间较短,剖面发
古代湖沼相湖海沉积物,土层深厚,土体呈青灰色, 米~ 60 厘米,土色红至棕红,质疏松,多为轻黏土, 盐化草甸土,分布在咸黏土内侧离海较远地势稍高 育较弱,表层为黄褐色半液体淤泥,中层为灰褐一—
有黏性和具有塑性。在青灰色棱柱状结构体上,常 呈酸性反应,分布在低山丘陵区。 处,由咸黏土垦殖而成,是介于盐土和潮土之间的 青灰色松较淤泥,并有洞穴;30 厘米以下底层是青
有一定数量的铁锰斑纹,以轻黏土与中黏土为主, 红黏土的母质是基性或中性岩浆岩的风化物。 过渡性土壤。 灰色粉沙淤泥,土体紧实,仍有洞穴。
肥力较高,在心底土中多夹有腐泥层,耕作层是棕 红壤化程度深,土层 60 米~ 100 米以上,土色鲜红
灰色,底部常见块状血斑,因含铁氧化结果所致。 或暗棕,质地黏重,PH 值 5 ~ 6。表土层有小团粒, ᅴᄶಛ ֛ბಛ
心土多为黏土,具有红、粘、厚的特点。 沼泽土壤主要是海岸沼泽。分别为滩涂沼泽、 境内岛屿是由瓯江水流与潮汐作用形成的江心
ފܡჰಛ 幼年红壤或称岩秃土,分布在低山丘陵的陡坡。
平原地势平缓及有些倾斜,从河床至山麓,沉 母质是花岗岩、凝灰岩等风化残积物。因地形陡峻,
积物与土壤的分布,依次为沙砾滩—清水砂—培泥 植被破坏,土壤受地表径流的冲刷,土层仅几厘米
第三节节土壤改造
沙土—泥沙土—泥质田土—黄筋田土—黄泥田土。 至十余厘米,发育层次不全,是各种裸露基岩的原
草甸土,即清水砂、培泥沙土、泥沙土、泥质 始土壤。岩秃表面生长地衣、苔藓等植物。
田土,属于潮土类。在近河床的滩地,分布着清水砂, 红黄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其分布上 境内水稻土的丰产田都在人工河道沿岸。垟心 土壤改变技术方面有垄畦栽培,可防止地下水
由于常年受到洪水的淹没,由河溪冲积而成。 限约海拔600米~800米左右。下部和红壤交错分布, 田由于排水不畅,产量低。老稻田近年少施厩肥, 位过高土壤返盐,水旱轮作,主要用于土壤洗盐和
培泥沙土,一般分布在清水沙土内侧的河漫滩 母质为各种岩石的残积或坡积物。由于地势、地形 有机质含量减少,并多缺磷。要改良这种土壤,应 防止一些上传病虫害等;沃土工程(平衡施肥技术,
上,母质是河流的新冲积物,常常高于水面(大洪 与水热条件影响,出现较多的含水氧化土,使土壤 开辟排灌渠道,多种绿肥作物,增加磷肥,以保持 绿肥套种),着重用于土壤培肥、保肥及中低产田
水时仍被淹没)。培泥沙土是轻壤土至重壤土,土 黄化,变为红黄色或黄棕色。 地力经久不衰。 改良技术,农田水利建设等等。
层厚达 1 米以上。土壤带酸性,只宜种植旱粮。泥 黄泥土母质是酸性岩浆岩的风化物。氧化作用
沙土分布在较高河漫滩与低阶地上,不会受到洪水 较弱,土体厚薄不一,通常为 40 厘米~ 50 厘米,
的威胁。成土时间较长较稳,土层熟化度高。泥质 为重土壤或轻黏土,含少量沙砾,呈黄棕色或橙棕
田土质较密,心土有明显黄斑层,多作为旱粮与菜 色,PH5 ~ 5.5。分布在坡度较陡的低山丘陵。在 ֻੂᅣࢫሱಖሧჷ
地。 丘陵的红壤耕地多种豆、麦、花生、油菜等作物,
黄筋田土,黄泥沙田土是潴育型水稻土类,系 低山坡地种茶、油茶、毛竹等经济作物,自然植被
鹿城区临江倚山通海,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 低。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本着遵循自然规
黄筋泥土的演化物,一般在河谷盆地边缘的低丘阶 为次生杂木林或薪炭林。
于人口密度较大,各种自然资源的人均数量相对较 律,有计划地进行,避免乱开、乱挖,破坏自然生
地上。新开辟的水田,土壤剖面发育度低,心土锰 黄壤,是山地中上部的土壤,以火山岩的残积
铁斑纹少,底土仍是原土壤的性态。如耕作较久, 风化物为主。其山地气温低、湿度高。年内无明显
熟化时间较长,心土的潴育化明显,除斑纹外,并 的旱季,土体中铁的氢氧化物脱水程度较小,富铝
有铁锰小结核,底土则保持黄泥土特征。 化明显,呈强酸性反应。土色为黄色或浅棕红色。 第一节节土地资源
黄泥田土,分布于低山丘陵的坡地,被辟为梯 表土层多为十几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在 3% ~
田,为黄泥土、黄红泥土的演化物。土层较厚,表 5% 以上。
土呈灰黄色或黄灰色。 2003 年, 鹿 城 区 土 地 总 面 积 为 29414.70 公 林地面积 9112.86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46.67%,
ݚўಛ 顷,农用地为 19524.22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森林覆盖率为 38.25%。
ֹ౭ਲ਼ಛ 境内海滨土壤主要为盐渍土与脱盐土,成带状 66.37%,其中耕地面积 3152.04 公顷,占农用地面 境内未利用地共有 3448.26 公顷,占全区土地
山地土壤呈垂直地带性的分布形式。一般 600 顺海岸分布。土壤中含有高浓度易熔性盐分,呈强 积的 16.14%。 总面积的 11.72%,主要是草地、滩涂、沼泽地、沙地、
米以下为红壤。由于受温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影响, 性碱反应,PH 值大于 8.0,土壤深厚,是新生的土壤。 园地面积 768.18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3.93%。 裸土地、裸岩和砾地等。主要分布在藤桥、临江、
排水好,蒸发强,土壤有季节性干燥,易深度风化, 涂黏土,是海滨潮间带内,母质为近代浅海沉
土壤通体呈红色。母质是凝灰岩、花岗岩、流纹岩、 积物,含盐量高,一般都在 1.7% 以上。土质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