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6 - 《鹿城区志》
P. 276
. 16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二 自然环境 . 169 .
全区水生野生动物主要有鱼类、贝类、蟹类、 鲤鱼、鲥鱼、花鳗、河鳗、鲫鱼、草鱼、青鱼、泥鳅、
虾类等 272 种,其中鱼类 150 种,软体类 67 种, 鳝鱼、弹涂鱼等。
甲壳类 25 种,多毛类 10 种,其他 20 种。 贝类有中国圆田螺、钢绣环棱螺、坚环螺、河
鱼类有刀鲚、子鲚、短尾鲚、鲈鱼、黄姑鱼、 沼股蛤、河蚌、福寿螺等。 ֻᅣᅣሱಖᄙݝ
乌鳢、骝鱼、鲶鱼、乌郎鱼、王鱼、银鱼、鲳鱼、 蟹类有中华鳌蟹、蟛蜞、溪蟹、青蟹等。
境内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是台风所带来的暴风 建造水库、堤塘,使干旱性灾害略有减轻。
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次兴修水利,
第五节节矿产资源
境内地处环西太平洋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 隶属鹿城区藤桥镇、仰义乡和瓯海区郭溪镇。 第一节章灾害性天气
带,广泛出露中生代火山——侵入岩。 ٤ࣁඋঀӁ
侵入岩主要有藤桥马鞍山辉石闪长岩体、渡船 渡船头伊利石矿属位于温州市西北直距约 28
ᅣڄ 在以北登陆破坏性要大;三是受台风外围影响,有
头下家山闪长岩体、仰义下际闪长玢岩体、藤桥黄 公里瓯江南岸坡上,隶属于鹿城区双潮乡船头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夏秋季西太平洋台风常 雨无风,不仅无害,而且可解旱情,减轻酷暑。
岙石英二长岩体等。仰义至市区一带发育醒目的北 村所辖,地理坐标东经 120° 04′ 00″,北纬
在广东省汕头以北,与浙江温州以南登陆。影响境 台风运动过程中,因中心气压特低,气压梯度
东走向钾长花岗斑岩、霏细班岩岩脉群。 28° 09′ 00″。矿区出露地层前中生界花岗片麻
内的台风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在境内登陆,影 特大,形成猛烈大风,拔树摧屋,掀浪决堤;另加
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矿、多金属矿、 岩、中生界上侏罗统西山组一组火山碎屑岩夹沉积
响最为严重;二是离境内 20 公里以外的邻近县(市) 从热带海洋来,上升运动剧烈,形成大暴雨,引起
镜铁矿、伊利石矿、钾长石矿、高岭土、花岗岩、 岩。矿体位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中的火山热液蚀变
登陆,所受的影响也比较严重,在鹿城以南登陆比 山洪暴发,受灾范围大,破坏严重。
泥炭和建筑石料等十余种,矿产地 19 处,其中渡 矿床,矿层在空间分布上受地层层位和其原岩岩性
船头伊利石矿为大型矿床,估算矿石储量 362 万吨。 控制,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走向北西,
藤桥石英二长岩矿储量 0.53 亿立方米。曹平—— 倾向南西,倾角 15 度~ 30 度,厚 1 米~ 12.21 米, ൎഈᇗնڄ႕ཙ࠺
丘山铅锌矿,金属储量 1.78 万吨。其他均为矿点、 平均 4.23 米,含 K 2 O 一般为 7% ~ 9%,平均 7.69%。
表 2-4
矿化点。 探明的矿体分上下两层。下矿层矿体长 860 米;
时 间 灾害情况 资料来源
矿山开采始于清代,民国时期开采渡船头伊利 斜探一般为 150 米~ 700 米,最大斜深 700 米;厚
晋太元十七年(392)六月 永嘉郡暴风雨海溢,潮水涌起,近海四县人多溺死。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七
石以及高岭土等,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开采花岗 3 米~ 5 米,最大厚 12.21 米;含 K 2 O 品位一般为 大 风 雨, 海 溢, 永 嘉、 安 固 二 县 漂 民 宅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七
石作建筑、化工石料等。 7% ~ 9%,平均 7.7%。上矿层呈透镜状产出,平 唐总章二年(669)六月 六 千 八 百 四 十 八 间, 溺 死 九 千 零 七 十 余 口, 牛 光绪《永嘉县志》卷一○
均厚 3.19 米,平均品位 K 2 O 7.62%,由东而西有两 五百九十头,损禾四千一百五十顷。
ࣁඋঀӁ 个小透镜体组成,互相不连接。其中东部矿体较大, 宋治平二年(1065)八月 飓风,大水。 万历《温州府志》、光绪《永
贵金属属区内仅一个矿化点,为双潮乡船头村 控制走向长 600 米,最大斜深 200 米,厚 1.97 米 嘉县志》卷三六
金矿化点,储量不多,无开采。 ~ 4.35 米,平均厚 3.14 米,含 K 2 O 一般为 6.90% 宋熙宁九年(1076)七月 温州飓风大水。 乾隆《温州府志》第二九
黑色金属属区内一个矿化点,为仰义乡陈村村 ~ 8.15%,平均 7.64%;西部矿体规模较小,长 70 米, 宋熙宁十年(1077)七月 温州大风雨,漂城楼官舍。 光绪《永嘉县志》卷三六
范桥镜铁矿化点,储量不多,无开采。 最大斜深 70 米,厚一般 1 米~ 6.71 米,平均 7.37 米, 宋乾道二年(1162) 大风雨、驾海潮,杀人,覆舟。坏庐舍,漂盐场,潮退,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七
曹平——丘山铅锌矿属位于温州市区正西部, 含K 2 O 一般为 7.05% ~ 7.65%,平均 7.44%。 八月十七 温州夜潮入城,沉浸半壁,存者什一。 光绪《永嘉县志》卷三六
宋庆元二年(1196)秋 飓风霪雨,风水为灾。 《温州府志》卷一七
元至元十四年(1277) 飓风大水。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七
六月十二
؈ԯ၈০െঀԥਈ
元至元廿四年(1287) 飓风。 《温州府志》卷一七
表 2-3 单 元至正四年(1344)七月 温州飓风大作,漂民居,溺死者甚众。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七
下层矿 上层矿 明成化二年(1466)五月 飓风大雨三日夜,山崩屋坏。平地水高八尺,田禾无收, 《温州府志》、雍正《浙江
矿层编号
表 内 表 外 表 内 表 外 合 计 人多淹死。 通志》卷一○九
C 202.62 14.69 21.87 31.91 271.09 明弘治二年(1489)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七
D 88.09 2.50 90.59 六月初七 飓风暴雨,摧屋折木,禾损十之四。 乾隆《温州府志》卷二九
C+D 290.71 14.69 24.37 31.91 361.68 明嘉靖十三年(1534)八月 光绪《永嘉县志》卷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