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5 - 《鹿城区志》
P. 455
卷十二 园林绿化 . 347 .
卷十二
ჳਟੳ߄
鹿城依山傍海,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境内早在宋代就有园林建筑,明清更盛,尤其是清乾隆、嘉庆年间,
郡城有多处私家花园。民国 19 年(1930),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积谷山北麓建成中山公园,这是温州市
第一座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和拓展了中山公园、江心公园及九山公园、望江公园等,并在市郊半塘建苗圃,
为城市绿化提供条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园林名胜、公共绿地遭到破坏,损失严重。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园林绿化建设得以恢复。鹿城建区以来,园林绿化建设得到很大发展,
江心屿逐渐扩建至 71.37 公顷,是温州最大的公园。20 世纪 90 年代末,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规划建造温州
市十大城市公园。同时,全区开展城市绿色大行动,形成点、线、面联动,公共绿化与庭院绿化并举的格局。
大力开展全民绿化活动。截至 2003 年底,境内有公园 16 座,园林绿地面积 300.85 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
80.57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 20.96%,绿化覆盖率 23.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5.36 平方米。
ֻ၂ᅣჳჳჳਟ
第一节园历代名园
Խჳ 民国初年为瓯海关监督公署,民国 4 年,如皋冒广
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5 ~ 1173),清乾隆 生(字鹤亭)任瓯海关监督。于署东辟“瓯隐园”,
三十年(1765),为举人谷庭桂之子谷兰仙所有, 并建永嘉诗人祠堂,祀宋以来郡人之能诗者。园内
俗称谷宅花园,原址在西城路中央巷。该园楼阁重 亭榭玲珑,百卉争妍,有玉华、凝翠、水香榭、锦
叠,庭院深深,四季亭巧布园中,春亭种春梅,夏 秋墩、洗钵池、传忠堂诸胜,占地 0.67 公顷,多栽
亭种夹竹桃,秋亭种桂花,冬亭种腊梅。另辟花坞, 橘、松、菊、槐、柳等,尤以梅花著名,有宫粉梅、
种芍药、牡丹诸名花,终年鸟语花香。园内原有五 玉蝶梅、龙游梅等。园中“墨池”是有名的古迹,
龙池和十八井诸景,显示花园繁华。咸丰十年(1860), 《永嘉县记》载:“王右军临池作书、洗砚于此。
此园毁于兵火。 米芾书墨池二大字。”惜早已失传,现“墨池”二
字,是乾隆五十二年(1785)总兵三衢黄大谋补写。
ზࢺჳ 民国 23 年(1934),吴县贝志翔任瓯海关监督时,
在墨池坊 1 号。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邑 精工修葺。2001 年,鹿城区政府拨款将墨池修葺一
人王澈从永强二都迁居郡城墨池,建“传忠堂”, 新。
后改称玉介园。其子叔杲著《玉介园存稿》。清代
康熙年间因屯营借作总兵署,故俗称“镇台衙门”。 ᇰ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