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3 - 《鹿城区志》
P. 523

. 414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十七 畜牧业        . 415 .




 大多为矮禾草,狗牙根、牛筋草、沙草、狼尾草、  有常绿灌木丛、金茅、矮禾草、白茅、沙草、狗牙  5600 羽,死亡 3600 羽。1985 年,对各孵坊的苗鸡  猪。炭疽的疫源地一旦形成难以在短期内根除,对
 鸭嘴草、白茅、马兰、荠菜等。零星的半山地草场,  根等,可常年放牧。  实行强制性接种免疫,此后再无发生。          其防治主要是加强对疫源地的消毒,彻底清除传染
 分布在海拔 300 米以下的西部藤桥岙底一带,主要  鸡法氏囊病猪又名“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甘               源,另外可以采用疫苗注射,常用的疫苗有无毒炭
              布洛病”。1984 年、1987 年均有发生。1990 年后                    疽芽孢苗和炭疽第二号芽孢苗,接种后 14 天产生
              加强了对该病综合防治,至 1997 年得到控制。                          免疫力,免疫期 1 年。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猪 1987 年 3 月,从上海                         兔猪瘟猪又名“兔病毒性出血症”,1985 年春
 第三节章饲料经营与加工
              引进 AA 鸡和星波罗父母代青年鸡时传入。1988 年                       首次发生流行,在一个多月间共发病兔 461 头,
              大量苗鸡从外地引进,疫情更加严重。此后开始用                            死亡率为 100%。1985 年~ 1986 年,用温州市畜
 农村的青、粗饲料,历来由农户自行采集加工  更高。1990 年,仰义乡农户张开红投资 85 万元征  疫苗预防接种免疫,并采用抗生素及平喘药物对症  牧兽医站制造的组织兔瘟强毒灭能苗,使疫情得
 利用。1950 年后,建立温州市饲料公司。1961 年,  地建厂,利用当地制革基地下脚料资源,生产出含  治疗,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到控制。1987 年用杭州药厂生产的兔瘟疫苗注射,
 温州地区饲料总站成立。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城  蛋白 70% ~ 85% 的饲用胶原蛋白。1997 年,饲料  鸭猪瘟猪俗称“大头瘟”,1979 年在境内发现,  1988 年以后无发生疫情。
 内的畜禽饲料都用市饲料公司生产的美鹿牌全价配  公司开发猪用浓缩料,年产 1000 多吨;2000 年开  至 1991 年鸭瘟发生流行 9 次。1990 年以后,养鸭
 合料。80 年代后期,相继办起私人饲料加工厂,加  发生产了对虾、青虾、河蟹、文蛤等特种全价颗粒  专业户及时做到预防接种疫苗,使疫情得到有效控  ః෰ࠥѨ
 工的大多为混配料,并根据农户的需要现配现卖。  饲料,年产500多吨。畜禽基地户温州市浙南良种场、  制。              犬瘟热猪部分居民从外地引入良种犬时带入。
 畜禽规模较大的专业基地户,自己购置设备,加工  温州市展宏畜牧有限公司、双屿牧场、三余牧场等,  禽霍乱猪又名“禽出败”、“禽巴氏杆菌病”,  1990 年到 2000 年,市区犬饲养增至 1 万头,每年
 饲料。此后,对饲料生产加工配制的科技含量要求  都拥有一批畜牧科技专职人员,负责指导饲料及添  俗称“鸡弹”。1984 年全区有 29 个村的 2452 只鸡、  发生犬瘟热达几百头之多,人犬危害依然存在。此
              鸭发病,死亡 647 只。1985 年后,采取疫苗接种,                      外,犬细小病毒病也时有发生。防疫方面,1985 年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磺胺类、喹乙醇等药物预防;                            用国产狂犬病单联苗注射接种,一年 1 次。1987 年
              对发病鸡、鸭采用抗生素、灭败灵等结合临床治疗,                           用国产五联弱毒细胞培养苗,一年 1 次 2 针。
 ֻඹᅣᅣ྾ౚၦѨٝᇍ   均得到良好效果。1990 年以后,基本不见此病。                              蜂幼虫腐臭病    俗称“烂子病”,由于病原体

                  鸡球虫病猪 1983 年、1984 年蔓延迅速。预防                    不同分为两种,为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
              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使发病率下降。                             病。此病于 20 世纪 50 年代传入,60 年代流行,70
 第一节章疫病种类
                                                                年代后期少有发生。此外,蜂螨,俗称蜂虱,寄生
                  ୤aရa๴ၦѨ                                       在蜜蜂体外,以吸入蜜蜂体液为生。该病 1949 年
 1949 年前,境内发生的畜禽疫病有 30 余种。  仔猪副伤寒猪是危害小猪的一种主要传染病。  牛流行性感冒猪又名“流行热”,俗称“四脚  前就有发生,50 年代随着意蜂引进,病害逐渐加重。
 1987 年 ~1989 年,对全区畜禽疫病开展全面普查,  历史上发病多,死亡率较高。1958 年开始用仔猪副  疯”,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境内发生多次。隔离消  60 年代至 80 年代,继续发生此病。防治方法两种,
 初步查清了全区先后发生的畜禽疫病 68 种。近 20  伤寒苗接种。1990 年以来,养殖户常用抗生素添加  毒、封锁疫区、消灭吸血昆虫,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其一,对患病的蜂群,特别是在蜂群群势较弱的情
 年来新传入和新发现的畜禽疫病有猪口蹄疫、猪弓  饲料中,预防效果很好。  可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               况下要换箱、换脾,可用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每瓶
 形虫病、犬瘟热、鸡法氏囊病、鸡葡萄球菌病、兔瘟、  猪巴氏杆菌病猪俗称“猪肺疫”,“锁喉疯”,  炭疽病猪俗称“牛疔”、“背痈”。历史上多  200 毫克以 1 ∶ 1 糖浆喂蜂,红霉素 0.05 克喷雾或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猪萎缩性鼻炎、  1963 年市郊发病 284 头,此后疫情呈零星散发。在  次发生。至1989年5月,先后在郑桥屠宰场、肉联厂、  饲喂或采用金银花 20 克、板蓝根 12 克、大青叶 15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等 10 多种。  防治上,及时用抗生素对亚急性型病猪有较高疗效。  近郊经营站屠宰检疫中检出 5 例,系外地调入的肉  克、枯芹 15 克、滑石 20 克、桅子 12 克、连翘 12 克、
 此外猪霉形体肺炎(猪气喘病)、猪“口蹄疫”、
 ᇬၦѨ  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痢病、仔猪白痢、猪水肿病
 猪猪瘟猪俗称“烂肠疫”,1954 年,原温州市  均有发生,经防治基本得到控制。
                                                   第二节章综合防治
 人民政府(墨池坊 1 号)食堂饲养的猪群发生可疑
 病例,首次确诊为猪瘟。此后境内多次发生,1990  ౚၦѨ
 年以来基本得到控制。  鸡新城疫猪俗称“鸡瘟”, 1984 年,全区发  旧时境内唯有民间兽医和阉割手业者经营畜禽      医卫生合格证,实施凭证经营。到 2003 年,全站
 猪丹毒猪多发于杨梅成熟季节,危害性大。中  病 20250 羽,死亡 17440 羽。此后使用鸡新城疫 II  疫病的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1950 年 7 月,  畜牧兽医技术干部 19 人,乡(镇)畜牧兽医防检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使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灭  系苗、F 系苗、L 系苗等。2000 年后该病基本得到  温州专署畜牧兽医站建立。鹿城建区后,成立农林  人员 20 人,下属各村大部分配有村级防疫员。
 活苗接种免疫。1990 年以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控制。  水利局,下设畜牧兽医站。1985 年 4 月,成立家畜        全区以防“二瘟一病”为重点,全面开展家畜
 预防和规模化猪场的科学饲养管理,使疫情得到控  鸡马立克氏病猪 1972 年,近郊食品经营站从  家禽检疫站,和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8 月,区政  家禽的预防接种工作。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
 制。  上海引进白洛克种鸡时传入。1984 年全区发病达  府成立了畜禽防检领导小组。2001 年贯彻执行《动        月向区畜禽防检站作畜禽疫情报告,区防检站每季
              物防疫法》,组织培训,经考核合格发放 365 个兽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