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9 - 《鹿城区志》
P. 579
. 470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二十 工 业 . 471 .
集体统一经营的社队企业,发展缓慢。1979 年,农 90 年代中期,农民走向股份联合,跳出家庭经营 至 2003 年,三资企业计 100 余家,最大的是 比较小,小厂只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职工,大厂也不
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家庭经营的工商企业崛起, 的圈子,走向联户、合伙、合股、股份合作经营, 东艺鞋业有限公司,总投资 1435 万美元,注册资本 过三五百人。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的领导班子由
使社队集体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以适应 有一些企业通过积聚资本走向私营企业,也有一 600 万美元。 厂长“组阁”,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由厂长
市场竞争新局面。大部分社队企业都分车间、分班 些家庭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回到农业中去。 决定聘用,集人财物、供产销于一身,一切由厂长
组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由承包(租赁)者投 私营、个体工业企业业鹿城私营经济,80 年代 ᄎྛࠏᇅ 说了算。企业的重大决策,厂长可以拍板,不受上
资或职工按劳带资参股,在原有集体资产基础上筹 初已有发端。一些家庭工业大户,通过场地、资金、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 在生产上,充分发 下影响,左右牵制,很少有外来干扰和扯皮内耗。
措资金,用来扩修厂房,增添、更新设备,引进技 技术、设备合作,以雇佣劳动为主,而成为私营企业。 挥个私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瞄准市场,生 大多数工厂只有一个厂长,权力集中,决策迅速,
术、更新产品、扩大生产。同时,乡村集体企业还 部分私营企业挂户于集体单位开展经营活动。1987 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工厂生产全凭市场需求;生产 应变能力较强。
为当时分散弱小的家庭企业提供“挂户经营”服务, 年 10 月,《温州市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 所需的原材料,也都到市场中寻找。产品适销对路, (三)领导班子思想解放、会管理,懂技术,
收取一定管理费。也有一部分乡村集体经济分散演 私营企业才正式注册。当年经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 很少积压。在经营上,处处设“窗口”,建立便捷 善决策。工厂中的领导班子一般比较年轻。思想解
变为家庭、私人企业。 册登记的有 2876 户,以后逐年增多。2003 年,私 的信息渠道,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 放,会管理,懂技术,善决策。企业的行政管理人
到 80 年代中后期,一批乡村集体企业通过制 营制造业企业 1326 户,从业人员 7956 人,工业总 组织力量,试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经营方 员比较精干,一般约占职工总数 10% 左右,许多
度改革实行股份合作制,明晰企业产权关系;落实 产值 10.38 亿元。个体制造业户 5368 户,从业人员 式灵活,既注重在大城市设点布网、建立分厂,也 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少有闲人或人浮于事现象,工
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坚持原来乡村集体企 21061 人,总产值 35.34 亿元。 不忽视在边远地区的销售工作,所以鹿城产品便能 作效率很高。
业制度的已是很少数了。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部 股份合作企业业 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温州首 遍布全国各地。以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开发。为追求
分乡镇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及多种形式经济的联 创股份合作制企业,它是股份与合作的融合,从个 技术进步,许多区街工厂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 ࠹ԏࠏᇅ
合体,有的乡镇企业成为企业集团、联合体企业中 体、私营、家庭工业逐步走向合伙、合资、股份合 与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厂矿挂钩协作, 鹿城区工业企业的奖惩机制是合理分配、奖效
的紧密核心层。 作。经历了自发孕育、示范引导、深入拓展、规范 以多种优惠政策,聘请技术顾问,培训技术人员, 挂钩的激励机制。打破按“资”、“级”的分配格局,
家庭工业业 70 年代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 接轨阶段。股份合作有全员股份合作、股份经营、 获取科技信息,引进人才与科研成果,研制开发新 建立起各种形式的“按劳分配”制度,过去那种等
任后,一部分农民率先发展家庭工业。家庭经营 股份合作、混合股份合作、总厂、分厂式股份合作 产品,变劣势为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级工资制已经不起作用。
户从 1984 年 1762 户,1985 年增至 2366 户,一年 制等。农村家庭企业已出现少数以自愿互利为原则, 精干有效的管理机制业(一)厂长和企业同甘 在区街工业企业中,分配制度的改革大体经历
间增加 694 户(大量挂户于集体企业的家庭工业 以资金劳力联合为纽带,自发兴办合伙、合股企业。 苦、共命运。鹿城区街工业企业有着独特的管理机 三个变化过程:开始都在奖金上做文章,后来在增
尚未计算在内)。1985 年 5 月 12 日《解放日报》 它以均等投资、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合 制,几乎所有区街工厂的厂长都是自然形成,“能 加活工资比重上下工夫,最后多数工厂基本不分新
报道: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消息,称 股联办形式出现。分配采取口头约定,收益按份等 者为头”,主管部门承认,不存在委任制。这种机制, 老工人、资历深浅、工龄长短,全部按照产品的数
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路,是广大农村走富裕 分,一般不留积累,扩大再生产另行按份摊派资金, 厂长和企业自然要同命运。生产上去了,企业发展 量、质量和物料消耗计酬。职工收入基本上体现了
之路的又一模式——温州模式。鹿城家庭工业勃 形成松散的经济联合体。后经过不断分化重组,特 了,职工收入不断提高,职工就拥护领导;企业生 每个人的劳动力支付,体现了劳动的整个经济效果。
然兴起,引起全国瞩目。农村家庭工业基本形式 别在资金入股的形式上发生更有利于引导投资的变 产不景气,职工收入降低,职工有意见,就不拥护; 这种分配制度能激励职工多作贡献,改变了原来“低
可分为农户兼营工业、家庭作坊和家庭工场三种。 化,由全员入股、平均股变为大股小股,大股套小股, 厂长决策失误,企业倒闭,厂长职务也随之自然消 效率、低效益、低工资”的落后局面。
主要从事粮食加工、服装加工、石沙开采、竹藤 或者少数股东持大股,多数股东持小股,一般职工 失。因此,区街工厂的厂长,都能兢兢业业,苦干 工业企业的计酬形式都根据行业特点而定,大
棕草麻制品、土纸加工、铁木竹农具、食品加工、 不持股等不同情况。此外,还有少数由国家、集体、 实干,搞好生产。 体上有:计件、超定额计件;工资和效益挂钩浮动;
等。农户兼营工业始于温州农村传统、普遍存在 个人互相参股的混合型企业。企业收益除按劳分配 (二)决策迅速。鹿城区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 联产计酬;拆账分成;计时(计件)加奖励等。这
的家庭工副业,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主要是依 外,还按参股多少进行分红,有的除提取生产资金
靠传统工艺、采用手工劳动,也有使用简单机械、 外,还提留一部分公共积累。这种超越家庭血缘范
工业技术的。当工业收人成为家庭主要、固定收 围、规模扩大化了的股份合作企业有利于企业积聚
入时,家庭劳动力从耕地转移出来,从事工业生产, 资金,深化分工协作,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市场竞 ֻؽᅣᅣࣜ࠶ܵ
成为家庭作坊,有 20% ~ 30% 家庭作坊,工忙时, 争能力,并具有承当民事责任能力。这些优点正好
雇佣少量帮手,劳动工具、技术有所提高。当家 解决家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困境。因此,就
第一节章政府经济管理部门
庭工业积聚一定资金时,就采用效率更高的机械 成为家庭企业向前发展的首选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设备,有的还运用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雇佣 三资工业企业业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
少量工人从事生产,进而成为家庭工场。家庭工 资的三资工业企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1984 年 Ӭࣜસअ 工业委员会,合并由鹿城区计划经济委员会管辖的
场的生产场所与住房开始分离。其组织形式、产 12 月,五星开关厂与港商合资创办的广和塑料制品 1984 年建区初,合并温州市近郊区乡镇企业管 机械、电器仪表、轻工三个工业公司。1986 年,改
品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等都在不断变化。 有限公司,生产塑料拖鞋,成为温州市最早建立的 理局设立鹿城区乡镇工业管理局。1985 年,成立区 名为“鹿城区工业局”与“鹿城区乡镇企业管理局”
中外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