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5 - 《鹿城区志》
P. 645
. 536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二十三 商 业 . 537 .
षϤࠊḤഅӆḤ 场具有现代舒适休闲购物环境,分别由地下层生活 价廉物美、品种齐全,在妙果寺市场周边形成了温 苏杭绸缎商号,后迁至五马街。民国 34 年(1945)
1998 年开业,位于人民东路1号。2003 年 11 月, 超市馆,一楼珠宝、化妆品、鞋帽馆,二楼经营女 州大厦、童装总汇、鹿城服装批发市场等 10 多个 成为闻名境内绸布大户。新中国成立初陷入困境,
浦发新馆开业后,营业面积合计近 2 万平方米。商 服装商场和 1200 米的沿街服装商店,总摊位 2770 人民政府在资金、税收上给予大力扶持,1954 年 8
多个,年成交额近 10 亿元。 月被列为国营花纱布公司首批经销店之一,主营棉
2000 年后,服装鞋帽市场经历了从马路市场、 布、兼营绸缎、呢绒。20 世纪 60 年代经营变革,
棚架市场、入室摊位到展位式商铺的过程,形成了 店名更名为“立新”。1983 年 5 月恢复原名和传统
五马街、府前街、纱帽河等服饰街区,开泰、时代 经营项目。1989 年大规模装修,成为温州服装代表
广场等大型服饰商场与从事服装批发零售的金泰温 性商店。2003 年销售额近 2000 万元。
州服装批发市场、鱼鳞浃动力头服装批发市场、铁
井栏童装市场等。 ૅหථcϹຯఋࡳ`
同时国内外服饰知名企业与本地康奈、吉尔达、 美特斯·邦威集团下属品牌形象店,位于五马
东艺、美特斯·邦威、高邦、森马等鞋服企业相继 街,2003 年 4 月开业,店铺面积 2500 平方米,员
在市区主要街道设立连锁专卖店。 工 80 人,经营品种上千种,主要为 T 恤、毛衫、
风雪衣、牛仔系列等休闲服饰。
温州开太百货商场(2003 年) 马耀 ࣁၭഅ
位于五马街,始名金同益,咸丰九年(1859),
装馆 ,三楼为男装、童装馆,主营时尚高档服饰用品。 金绪宝兄弟 3 人合资 6000 银元在鼓楼街创建专营
ൈսܼӆܓᇏྏḤ
位于锦绣路和车站大道交叉口,由天宇实业等
5 家民营企业投资 2.5 亿元组建,2002 年开业,营
业面积 2 万多平方米。商场分三层,一楼以经营化
妆品、珠宝、黄金饰品、皮鞋、皮件为主,并设有
快餐肯德基及屈臣氏超市。二楼以流行少女、淑女
装为主。三楼有男士服装、小家电、家居用品、童装、
美特斯·邦威五马街旗舰店(2003 年) 马耀林 / 摄
金三益商店(2003 年) 马耀林 /
时代广场购物中心(2003 年) 马耀林 /
第二节章服装 鞋帽 第三节章粮章油
民国时,境内地少人多,生产力低下,自然灾 入市场调节,允许个体、集体企业参与市场交易。
清末民初,境内逐渐形成服装、鞋帽行业, 哔叽、呢绒服装;妇女、儿童穿花衣裳。“文化大
害频发,粮油主要靠乐清、平阳、瑞安等地输入, 此后粮油商店遍布各居民生活区,价格稳定,货源
主要集中在五马街、南北大街一带。帽店有东桂芳、 革命”期间盛行绿军服、军帽、蒸锅鞋或翻毛皮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多次爆发闹米风潮。粮 充足,2003 年鹿城区粮食类市场成交额 2728 万元,
余顺康等,鞋店有叶三进、大陆等,相继在府前 70 年代,流行买涤棉、纤维布等化纤面料制作服装。
食、油脂均为私营,粮食经营分碾米厂商、粮行粮店、
街开办,1940 年鞋店多达 50 多家,形成一条鞋 1978 年改革开放后,纺织品敞开供应,服装、
流动商贩、中间商(牙郎)四类。
帽专业街。1938 年五马街国光服装店创建,1948 鞋革工业兴起,1985 年 10 月,妙果寺服装批发市
1950 年 4 月建立国营中国粮食公司温州分公司
年有服装店 63 户,分服装店和成衣铺,做西装、 场开张,铺位 300 多个,是当时规模最大商场。
和中国油脂公司温州分公司,并对私营粮店开展合
大衣、长衫、旗袍、成衣。 1988 年皮鞋店近 1000 家,集中于府前街、广场路、
营改造。1953 年 11 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1955 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流服式是列宁装、 五马街、道前桥等处,此后逐渐集中在信河街南段、
月印发全国通用粮票,1956 年 1 月发行使用浙江省
中山装、青年装。面料有灰布、蓝布、卡其布,衬 来福门,上规模的有鞋革贸易中心、人民路商业大
粮票,居民凭购粮证、凭票定量购粮。1958 年实行
衫用龙头细布、白漂布和府绸,百姓基本上是买料 厦。
以人定量供应。1992 年 12 月取消浙江粮票。粮油进
做衣。1956 年始居民穿着普遍改善,开始穿丝绸、 1993 年,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改建、扩建后,
营业房达 1010 间,从业人员 2000 余人,市场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