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7 - 《鹿城区志》
P. 647

. 53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二十三 商  业        . 539 .




              圳、海口等地空运至温州,每日达 20 吨~ 30 吨。                       农、菜商(贩)直接交易,菜商(贩)在境内各个
              2003 年鹿城区市场成交水产品 13.09 亿元,本地产                     菜场设点售菜或肩担流动叫卖,1956 年建有蔬菜合
              淡水养殖产品产销量为 270 吨。                                 作商店 19 个。1959 年蔬菜基地的建立。基本保证
                                                                城市居民的吃菜需要。蔬菜公司对基地蔬菜实行包
                  ໑ᇜ໴໅ބڬൊ௖അӆ                                    销政策,全部收购后,按比例分配到各蔬菜合作商
                  五味和,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 1882 年)。                      店,商店按规定牌价出售。1961 年国营温州市蔬菜
              时宁波慈溪商人杨正裕来温经商,与同乡冯伯桢等                            公司在各个菜市场,经营鲜、干、咸、酱菜及调味品、
              合伙开设“五和”蜜饯店。冯与清未名家梅调鼎有                            杂项食品。1985 年蔬菜产销全面放开,价格大幅上
              旧,遂嘱书店招,梅氏推敲再三,在“五和”两字                            升,市蔬菜公司在蔬菜淡季,用高价进低价出的办
              间增一“味”字,意寓甜、酸、苦、辣、咸五味调和,                          法,每日向市场投放一定数量的蔬菜,以平抑菜价,
              既音韵谐口,且含经营商品之特色。其原址处馒头                            亏损由市财政补贴。
              巷(今鼓楼街)西段,店门三间,两侧砌有“蜜饯                                1995 年蔬菜批发市场建立,发挥了市场调节作
 粮票                                                           汪德亨提  海味各种药酒、南北果品罐头茶食”楹联;门楣上  用,大批外省蔬菜和反季节蔬菜销往境内,有效地
              方横塑“五味和”店号;又以一方青石镌刻梅氏原                            缓解了蔬菜供求矛盾。1996 年后,因货源充足,菜
              笔“五味和”三个大字,镶嵌于商店中堂,颇显气魄。                          市场价格稳定。
 第四节章副食品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 年),杨正裕之子杨                             2003 年市民消费蔬菜主要品种有黄瓜、青菜、

              直钦继承父业,在五马街现址开设五味和新号。                             芹菜、西红柿、笋(青笋、冬笋、马蹄笋)、小白菜、
 副食品包括肉禽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糖、  明清时期,温州海产品贸易已十分活跃,大部  “五味和”自开设之日至今,注重经营特色,  茭白、青椒等,市场成交额 1.6 亿元。
 酒、罐头、烟类等。  鱼商贩小本经营,并出现了鱼行,民国时期形成东  除从上海、宁波、福建等地组织名优南北货外,还
 门株柏鱼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水产品由  聘请名师自制蜜饯、腌腊货、冰糖、蜡烛等;在店                     ׸ᇅ௖
 ಽౚ֑ଯ  渔民自产自销与鱼贩推销。1956 年始实行统一收购  后设置工场,生产糕点、炒货、五加皮药酒等。所            传统豆制品有豆腐、豆腐干、豆腐条、豆腐皮、
 民国 21 年(1932)境内经营蛋品行号有协大昌、  (派购),国家对 12 种二类水产品,即大黄鱼、小  制蜜饯,色鲜、肉丰、脆腻适中。青梅、山楂糕等  豆腐泡等。由个体农户手工制作,特别是南塘街农
 永馀、乾大、胡元大、戴裕顺、全玖大等。1950 年,  黄鱼、墨鱼、带鱼、鲳鱼、鲻鱼、花链、白链、草鱼、  高难产品,更是技高一筹,饮誉遐迩。腌腊制品有  民制作的豆腐细嫩可口,历史久远,卖者走街串巷,
 国营土产公司安排猪肉供应,1954 年食品公司成立,  青鱼、海蟹、对虾,实行统一收购,统一调拨,凭  鱼生、虾酱、醉蟹、香螺、糟鱼以及腊肠、腊肫、  挑担销售。1955 年有康宁巷、童子巷、天雷巷、南
 开始鲜蛋经营业务。1956 年,从农村到城市肉禽蛋  票供应。后又增加鲤鱼、鲍鱼、马鲛、海带、紫菜、  酱油鸭等,色、香、味之佳,为同行所不及。知名  塘街四大豆食社供应,1958 年改名为温州市豆制品
 的采购、加工、调拨、供应统一由食品公司负责,  虾皮、淡皮、虾米、梭子蟹等共 21 种。1979 年实  度最高的要数美味鱼生,独具色鲜、条匀、不糊、  厂,1991 年在水心建新厂房,引进内酯豆腐生产线
 1961 年,鲜蛋收购采取分配交售任务办法。  行派购与议购相混合,国家在水产品集中地区收购  味美、耐贮五大特点,除供应境内市场外,曾用龙  一条,1992 年新增豆奶系列产品,1997 年后由菜
 20 世纪 80 年代初,肉禽蛋经营实行派购制,  经济鱼和海味品,60%按国家牌价收购,40%按议  泉青瓷罐精装出口香港。  篮子集团统一生产并供应各菜场、商店。其种类有
 统一由食品公司经营调配,并允许多渠道议价经营,  价收购。                                  水豆腐、豆腐干百叶、豆腐泡、五香干、香干丝、
 引入市场调控手段。1985 年,取消生猪派购,由国  1985 年 3 月,水产品经营全部开放,取消派购,          豆腐鲞、多味豆腐干、重味豆腐干、素鸡、内酯豆腐、
 营食品公司系统和个体肉商供应,鲜蛋购销全部放  价格随行就市,按质论价。渔民可以就地销售,也                 豆奶系列和豆芽系列。
 开。  可以长途运销,不受行政区划限制。
                                                                    ۄ༷ݔো
 1987 年区政府为解决乱宰、乱杀和环境污染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捕捞业受海洋环境影响产
 象,建立郑桥生猪基地,从外地运回的生猪于郑桥  量逐年下降,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深浅海养殖产                     水果货源主要来自全国各地,仅有部分品种来
 存栏。1988 年,家禽养殖业随着科技的发展逐年丰  品逐年增多,周边东山渔场、洞头渔场水产品货源              源于温州地产与国外进口。龙眼、荔枝、香蕉、苹果、
 富,家禽鲜蛋货源充足,节日价格与日常基本持平。  充足,丰富了市区各农贸市场的供给。                     草莓、梨、胡桃、水蜜桃、瓯柑、杨梅、橘、葡萄、
                 五味和副食品商店(2003 年)                  马耀林 / 摄
 2003 年,市民消费肉禽蛋品主要来源市菜篮子  2003 年,小黄鱼、黄姑鱼(黄山鱼)、带鱼、               西瓜等干鲜果是市民主要消费品种。2003 年,全区
 集团供应鲜活产品,奶品主要有伊利、蒙牛、上海  白姑鱼(白肚梅)、鱿鱼(味鱼)、龙头鱼(水潺)、  商场先后获浙江名店,中华老字号,全国商业  干鲜果类成交额 5.45 亿元,本地水果产销量 4054.4
 光明、温州江心牌等乳制品。肉食、禽、蛋类商品  养殖黄鱼、梅童鱼(梅同),虾(青虾、对虾、红虾)、  信誉企业,浙江省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等称号。  吨,干鲜果零售商遍布各居民小区和农贸市场。
 交易市场成交额 9.14 亿元,奶类产销量 307 吨。  墨鱼(目鱼)、鲳鱼(银鲳、乌鲳)、章鱼、海鳗(鳗
 鱼)、梭子蟹(江蟹)仍为市民消费的主要水产品。  ൶ᅣҒ                                       บᅣြḤ
 ඣӁ௖  高档水产品龙虾、石斑鱼、象拨蚌等均由广州、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蔬菜自由贸易。菜                  早在唐代,境内就有板糖、粉糖等温州青土糖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