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5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405
第十编 工 业
第一章 发展概况
第一章 发展概况
解放前 , 洞头海岛只有水产品加工和一些为 首次超过亿元 , 为 10270.8 万元 , 成为洞头县第
渔业服务的修造船 、 制绳 、 织网 、 做篾 、 打铁等手 一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 。 但乡及乡以上工业
工业 。 1958 年后 , 创办了一批工厂 , 但至 1960 年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 , 洞头县降至全市第
后又遭撤并 、 压缩 、 下放 。 1965 年洞头恢复县建 六名 , 工业企业亏损面增大 , 亏损额上升 , 成本利
制后 , 海岛工业又在曲折中发展 。 1978 年后 , 尤 润率下降 。
其是乡镇工业崛起 , 洞头工业得到新的发展 , 并 1994 年 , 洞头县工业经济效益趋好 。 特别是
逐步形成以电力 、 化工 、 制盐 、 水产食品加工 、 鱼 鱼粉饲料工业再创佳绩 , 产量达 67330 吨 , 产值
粉饲料 、 机械电器 、 医药 、 建材 、 食品饮料 、 电子仪 达 2 亿余元 , 创历史最高纪录 , 在全县工业经济
表等为主要行业的工业体系 。 且依靠科技进步 , 中占较大比重 。
开发了一些名优新特产品 , 有的获国家专利 , 有 1995 年 , 县委 、 县政府提出 “ 大发展和大提高
的获省 、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 有的销往国际市场 , 并举 ” 的方针 , 狠抓工业结构调整 , 促使工业经济
出口创汇 。 1990 年 , 洞头县共有工业企业 652 效益进一步提高 。 国有工业扭转了连续 3 年亏
家 , 工业总产值 21133 万元 。 损的不利局面 , 取得较好的效益 。 乡及乡以上工
1991 年以来 , 洞头海岛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壮 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 , 洞头县又升至全
大 , 经历了 2 次滑坡回落 , 呈波浪式向前推进 。 市第二位 。 尤其是 1991 年以来 , 洞头县不断加
1990 年 , 由于受市场疲软和资金不足之影 大工业性投资 , 加大工业技改力度 , 提高工业经
响 , 洞头海岛工业出现滑坡 。 是年 , 全县工业总 济实力 。 1991 — 1995 年 , 全县共投入工业技改资
产值比上年下降 22% 。 针对这个状况 , 1991 年 , 金 10619.79 万元 , 完成技改项目 140 余项 。
中共洞头县委 、 县政府提出 “ 抓重点 、 打基础 、 保 1996 年 , 在继续贯彻 “ 大发展和大提高并举 ”
速度 、 争效益 ” 的工业发展思路 , 开展了 “ 质量 、 品 方针的同时 , 县委 、 县政府又提出实施经济综合
种 、 效益年 ” 活动 , 建立了为重点骨干企业办实事 实力工程 , 采取扶优汰劣的办法 , 对国有工业企
例会等制度 , 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恢复发展 。 当 业进行资产租赁经营或还本租赁经营 ; 对 “ 小 、
年 , 全县工业企业共开发新产品 14 种 , 其中有 7 穷 、 亏 ” 集体企业实行解体 、 重组和改造 , 进一步
项投入生产产生效益 。 但是 , 企业 “ 三角债 ” 前清 明晰产权 , 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 , 发展规模经济 ,
后欠还较严重 , 矛盾较突出 , 影响着工业经济 从而使集体工业企业开始逐步减少 , 股份合作制
发展 。 企业和私营企业不断发展 ; 同时 , 年产值超 500
1992 年 , 洞头县工业企业整体效益继续上 万元以上的工业规模企业也不断增多 。
升 。 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 1997 年 , 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 注
核 , 居全市第二位 。 是年 , 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 重发展临海型工业 。 对国有 、 集体工业企业采取
超过 3 亿元 , 为 37647 万元 。 兼并 、 民营 、 租赁 、 股份合作 、 关闭破产等形式 , 进
1993 年 , 洞头县工业经济效益喜忧参半 。 全 行改造重组 。 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发展临海型工
县工业总产值又上一个新台阶 , 超过 4 亿元 , 达 业和实体型企业 。 是年 , 抓了企业职工的社会养
46989 万元 ; 重点骨干企业温州第三制药厂产值 老保险 , 筹建了温州豪大花岗岩集团有限公司 。
9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