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3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533
第十五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第一章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县城建设
洞头县城为北岙镇 。 北岙镇位于洞头岛之 筑进行拆除重建或改扩建 。
北部中段的山岙内 , 山岭环抱 , 地势狭窄 。 1953 ( 一 ) 道路改造
年前为依山而建所发展的渔乡集镇 , 规模小 , 建 北岙镇老城区仅有一条西北 — 东南走向的
筑低矮破旧 , 设施简陋落后 。 1953 年 7 月 , 洞头 主街道 ——— 中心街 。 1990 年底前 , 中心街长
置县后 , 北岙镇始成为洞头县城 。 北岙镇成为洞 1118 米 , 宽 6 — 11 米 , 其下面是一条 2 米深 、 1 米
头县政治 、 经济 、 文化中心后 , 城区建设发展较 宽的下水道 。 1991 年以来 , 对中心街的下水道多
快 , 规模扩大 , 建筑增高 , 设施更新 。 但由于受经 次进行清理疏浚以及建设支流排水沟 , 以保障台
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 , 洞头县城仍然规模偏 涝与生产生活用水的排放 , 同时对中心街两旁的
小 , 建筑设施均较落后 。 截至 1990 年底 , 北岙镇 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 此外 , 原有的半环镇公路也
整个区域面积仅为 1.5 平方公里 , 其建城区面积 有所改造拓宽 , 最明显的是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
实际上仅 1 平方公里余 ; 城区内建筑面积总计约 都铺设花砖 , 显得更加美观大方 。 改造或延伸了
20 万平方米 , 建筑物最高为 6 层 。 改革开放以 巷弄道路 , 均建成砼路面 , 架设了路灯 ; 有的还建
后 , 洞头海岛发生较大变化 。 因此 , 为适应洞头 造花圃或进行两旁绿化 。
海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 洞头县 ( 二 ) 楼房改造建设
从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 , 扬长避短 , 进行县城建 1991 年以来 , 北岙镇老城区的楼房改造建设
设 。 通过近 20 年的努力 , 使北岙镇变成一座颇 进度较快 。 一是老城区内原有的公共建筑 , 如机
具规模 、 建筑设施崭新的现代化的新岛城 。 截至 关部门单位办公用房 、 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用
2006 年底 , 北岙镇的建城区用地总面积已达 房 、 国有或大集体企业生产经营用房等 , 基本上
3.56 平方公里 , 比 1990 年底拓展 1.37 倍 , 建城 都进行拆迁重建或改扩建 。 这些重建或改扩建
区内总建筑面积约 180 万平方米 , 比 1990 年底增 的公共建筑 , 其建筑面积成倍 , 甚至几倍地增加 ,
长 8 倍多 。 楼层均普遍提高 , 且装饰比较华丽 。 二是私人建
洞头县城北岙镇的发展建设是分 3 个板块 房数量骤增 , 不仅老城区原来的空地都进行房屋
进行的 。 建造 , 而且不断地向四周山岭坡地扩展 , 因此 , 楼
房越建越往高处 , 看上去层层叠叠 。 1991 年前的
一 、 老城区改造建设 旧民房 , 绝大多数没有抽水马桶 , 而 1991 年以来
新建或改扩建的民房 , 基本上都建有化粪池 , 设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制约 , 老城区的建设主要 有抽水马桶 。 截至 2006 年底 , 城镇家庭建有水
是进行扩展和改造 。 即在原来旧城的基础上 , 一 冲式厕所的已占 77.8% 。 这是最突出的进步!
是尽可能地向周围的山岭坡地扩展 , 二是对旧建 这些新建和改扩建的民房楼层普遍比旧楼房高
4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