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康熙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32

· 202 ·          开化历代方志集成(康熙)                                                                                第六卷                    · 203 ·

            得元人笔意。方棠陵诸君与订方外交。

                 溥 叡 邑之明连人。永乐间,住持京师之灵谷寺。通禅秘,                                                                            异 闻
            嗜儒书,戒行修整。所作诗文,为一时名公所称赏。吾公绅尤礼重之。
            所著有《旅泊集》。                                                                              郭头有徐姓者,叔侄连居。侄因改造,强折估叔地。叔托亲友
                 菩提庵 在小山岭绝顶,去县北二里许。万历癸丑,僧幽玄自                                                   劝谕分界,侄复不听。叔不胜忿,呼天称屈。须臾,天日倏变,风
            黄山来,乐其山水清远,建亭施茶,后渐拓为庵,邑侯周题今名。                                                      雷猛作,霹雳一声,透地拔壕,如原分界。侄震惧,不敢复侵。
            师戒行精严,兼通宗教。崇祯二年正月九日,示微疾,集大众,区                                                          深山有妪生五子,树麻粟以货人。每俟客定价,乃以汤泼麻使

            划庵事,井井不乱。徒众愿留法旨,为说偈曰:“来时如梦去如风,                                                     胀,客屡伤本。后知之,乃定价月余而来索,其麻朽矣。妪谕还价,
            去与来时总一同。子如问我真消息,只在寻常日用中。”仍大书“且                                                     五子不从。次日,五子方午食,妪履忽为狗衔去,妪逐狗,登山回视,
            归去”三字,掷笔端坐而化。但侯亲往奠之,以“妙庄严路”题其额。                                                    其屋已陷为深渊,五子尽没。
                 汪一元  者横山头农也。父母早逝,兄四人,元独孝,奉其祖                                                      天福寺前一妪,凡乞者至门,无弗与。家临溪,时方刈麦,河
            母必有酒肉,而自持斋念佛。既壮,犹童身。尝谓人曰:“须祖母终                                                     流骤溢,妪涕泣。适丐踵门,问因,妪告之,丐为揉麦干障,水果不入。

            天年,吾当去矣。”人莫测其意。崇祯元年,祖母卒,寿近百岁。元                                                     后遭巨水,此屋砥柱中流,望之人烟如常。今人谓之仙屋。
            自后多夜出。一夕,偕村人赛灯归,径奔入深山,兄与众追之,诧曰:                                                        又,台石山下,里人造堆坝,水急难成。适丐者求食,主人与
           “误我事,胃中佛要出,头不可留也。”取刀抹颈,血淋漓仆地。兄曰:                                                    之。食毕,丐令一人荷沙石随其后,信手拨掷,其坝立成。屡经洪水,
           “闻佛教火化,未闻抹颈也。”元起,合掌曰:“甚善!”质明,村人                                                     屹然不动。今名神仙坝。
            竞拾薪叠之溪浒,元赴溪涤喉易衣,升其巅,立而洒水。远近持香                                                          余村有大银杏树,数百年物也。世传以为仙人掷种。于上,其
            楮聚观,莫肯举火,忽楮着香而燃。须臾,焰及身,洒水不绝,及                                                      枝甚长,果不生于枝,惟于树身抽嫩条,尺许结实,累累如拖佩然,

            面乃坐,火熄,净碗盖具顶。时己巳上元午时事也。曾见《苏长公集》                                                    形视凡果,特小,味亦佳。
            记率子廉事,近日严陵亦有相类者。第此农木强无他异,则尤异也。                                                         金水乡余仁合家侧有小溪,赵清献公尝至,徒涉此溪,众螺病
            是属往因,不可思议。                                                                         其足,公拾一枚,去其尖。至今生螺皆半截无尖者。俱见旧志。
                 王自然 字复初。延祐间,弃家从道,修炼于天童山。有道行,

            能致风雨。初,县前池多蛙,谯楼多蚊,以符驱之,遂绝。至今犹然。
            黄文献公有诗。
                 王允中 自然之后。洪武间,开设道会,掌教三十余年。寿
            八十。能驱雷致雨。凡遇蝗旱疾疫,叩之辄验,名闻外郡。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