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6 - 康熙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56
· 226 · 开化历代方志集成(康熙) 第七卷 · 227 ·
即吊桥。两崖对峙,龙渊中隔,即其尽头处。然是图也,上之自今 亦无尹姓。所谓周高、江鲸者,皆属乌有。其人尚无,不知何资可捐?
日,是曰《云雾山图》;若上之既开之后,则为郑侠《流民图》矣。 此必与赵湚昌同功一体,或即湚昌故假此守山姓名,以证云雾之不
念卑县官微言轻,欲补牍而无其地。计宪台片言回天,必朝上而夕报, 可不开也。伏乞详夺。
可为此具揭。
(底稿模糊)
但邑侯再请罢采
查看云雾山,僻在一隅,名为江、浙隔界,其实止三县接壤, 冒锋镝者,亦大半以被寇之后,生计无聊,故相率而起耳。一
而又非跨三县而尽有其地,即三县之界首相连处,乃三个都图分之 至同党,则又益生疑畏,遂无复返之路。今贷其一死,而又得归里
相界处也。合周遭而论,当有五十里,然四面皆民山,此山独在中央, 故业,不失田家,子妇聚首,宁居之乐,此亦彼所冀倖而不可必得
为人迹所不到。山止三股,从绝涧而入,不满十里,穿心曲折走一过, 者也。职一介书生,不谙机务,窃揣今日情形,有事半而功倍者,
乃有廿余里。卑职去冬奉院道明文,严寒中亲自踏勘,惟见杂柴生 莫此为甚。前在省面禀抚院,已蒙俯允,兹特详陈,伏乞宪台俯赐
石缝中间,有拱把以上者,皆臃肿不中绳墨。今又屡奉明旨,再一 裁酌。如以职言为可采,即祈批示以便遵行。倘得成效,以保危疆,
确查,总之义在急公,不敢以有为无,而心存勿欺,亦不敢将无作 地方幸甚,卑职幸甚。
有。夫大木非箧笥可藏之物,既有千霄异材,何不得一株到眼?盖
朱邑侯慎人荒逋申文
嘉靖四十五年,宋、吾二姓讦告,刘抚台立石四片,分立界止,一
年许烧一度,绝其祸本。至万历十六年,议变价修城,而召募经年, 为遵旨考成事:奉本府信牌,备蒙兵巡道李批云云。奉此看得,
竟无一人应者,则其中之无所有,可知已。万历二十七年,以开矿 开邑蕞尔一隅,介在三省,兵火而后,几成废壤。卑职初莅其地,
失利,乃令李辛戒等拼银四百两抵解。一山许大,而所拼仅以百计, 时惟有二三饥疲之民,不任奔走,呻吟栖息于颓垣欹舍中。城巷萧
此其无栋梁之具,不待辨而自明矣。今相去二十六年,果有人栽插, 条,荒烟数缕。凄然四顾,谓兹已不可堪;乃祍席未即,而警报叠至,
尚每株不值一钱,而况一向烧毁之令至严。近来五六年,始不曾焚 一日之内,再四警呼。满目流离,枯骸委道,盖无日无寇,亦无乡
林,则其所存者,皆烈焰中之余烬,安得有异种无因而突成豫章之 无寇者也。维时讹言四集,伪牒纷驰,嗟此残黎,惊魂靡定,咸谓
木?今卑职又奉道府亲临踏勘,果然荆棘满眼,阴崖穷路。细细筹度, 区区弹丸,陷在旦夕。卑职仰体宪台靖绥至计,外则多方剿抚,内
惟有烧炭一节,差可如二十七年故事,或可得数百金。然其利极微, 则力行保甲,不增一兵、不费一緍而荒城幸得晏然;且复廓清,以
而其工费又甚重,政恐三令五申,未必即有人慨然承认,反骚动地方。 有今日,则职之所为,亦甚难耳。今者哀鸿渐以来集,城郊虽觉稍苏,
昨冬近山居民尽数逃窜,卑职竭力招集,而后去而复来此,其关系 然已经蹂躏之地,卑职亲行踏勘,则通都而十垦其五六者有之,彼
似亦不少也。再查守山民,并无尹宾姓名。遍查山南山北,公取结状, 未垦之三四者,因得而询之,曰某田原属某户,逃亡则某田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