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康熙开化县志(点校本)
P. 45

·14·  开化历代方志集成(康熙)                      第一卷                     ·15·


 三十一都二图本都二图消乏,准充半里
 余村、星口、庄埠、后苔、翁村
 三十二都二图本都原三图。因二图消乏,将三图并入,同充里役
 富村、文山、方村、青山下、丰源、后路、东垞
                                     建置志
 龙山乡

 二十四都四图下冈、山冈、中冈、北坑、桥头、大桥头
 二十五都虹桥、杨里、前山、蕉坑、囤源
 二十六都二图本都原三图。因一图、三图消乏,并入一图,各作半里,自
 行纳粮             立国以人和为本。然而《传》称:设险诗歌百堵,凡政教之自

 黄石、裴川、筠坑、余村、张家坞  出,皆经制所必周。开僻在一隅,宋初析壤,风气日开。御侮则式
 二十七都一图上湖、杜坑、谷坞、黄柏坑、余村  廓增,亲民则官舍饬,造士则宫墙屡迁。以至缓急之储备,轨物之
 二十八都一图本都消乏,准充半里  维持,前规后随,岂繄具文,循名责实,是在贤者,倘亦委土为师
 严村、沙门、机村、杨墅、面床垅  保乎?志建置。


 云台乡
                                      城 池
 十六都五图本都原止四图。因四图粮多,分开五图
 梧坂、黄岸、深塘、稠坑     开化自建县以来,原未筑城。每遇寇至,民趋府城避之。正德
 十七都四图本都原五图。因四图、五图消乏,以五图并入四图,各充半里纳粮  壬申,知县杨灿因饶寇犯境,用耆老徐瓘等建议,规画城址。东临
 栗冈、北源、何塘、玉田、大雄、长坂、长埂、大举、大澳、小澳  金溪,西倚山阜,南北据平壤,周围二千八丈五尺,高一丈三尺,
 十八都六图余村、上村、丰茶、洪原、书川、枣坑  厚一丈。辟门六,门上各建楼三楹。南曰迎恩,北曰望极,东曰金

 十九都三图塘下、坛上,积洲、盖云岭、芳洲渡、樟株桥、船埠头  钱、曰通济,东南曰起凤,东北曰钟秀。水门二洞,窝舍十有四所。
             雉堞凡二千一百六十。嘉靖己亥,圮于水。庚戌,知县周应奎重修
 二十都四图本都原四图。因一图粮多路远,催征不便,分开五图
 白沙、丰村、歇岭、岩前渡、油溪、狭山、潭头  之。筑护堤,辟马道。规制仍旧,巍然称壮观焉。隆庆戊辰,知县
             朱谕增筑城垣,高三丈,并建南北月城。至今洪水不为害,民得安堵。
 二十一都五图本都原止四图。新开五图,系二十二都分析
 池淮、同升、官路口、面石、上刺、下刺、洞西  辛未,知县徐仲濂,因龙潭水势冲激东北一带,乃建议于龙潭之口,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