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32

132



                   两,崇圣祠二祭共银一十二两,社稷山川坛各二祭共银三十二两,邑厉三祭银二十四两。雍

                   正七年,加厉祭银六两。文庙香烛银一两六钱;关帝祭银六十两春秋二祭并五月十三

                   圣诞,始于雍正六年;迎春芒神土牛春酒粮银四两旧志原编四两。康熙十五年,裁减二

                   两;乡饮酒礼二次银七两五钱旧志原编一十五两,顺治十年,裁减七两五钱;迎送新

                   举人旗匾花红旗帐酒礼县银一两六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三年一办;起送会试
                   举人酒席路费卷资县银二两六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三年一办;贺新进士旗匾花红

                   酒礼县银三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四丝三年一办;岁贡旗匾花红酒礼银三两五钱;廪

                   粮六十四两;廪生膳银四十两加闰月。

                        查前《明会典》,洪武初,廪米每月六斗。十五年,廪米每月一石。后折银

                   每石八钱,每廪生一名,共银九两六钱。廪生二十名,共银一百九十二两。本朝

                   顺治十四年,裁三分之二。康熙二年,全裁。二十一年,每名复给廪银,每名三

                   两二钱,此廪米也。膳夫银,查前《明会典》,始于正统元年,令师生逐日会馔
                   有司签与膳夫,府学四名,州学三名,县学二名。弘治三年,奏准膳夫每名岁出

                   柴薪银十两,其后县学加至八名。此种银两乃系里中输充膳夫者,所出并非给与

                   膳夫工食。万历中,额入条鞭,则于里役中均摊正条额内,故《县志》列在均徭

                   项下,官征给与廪生会馔支销。本朝顺治十四年,裁膳银四十两。康熙十六年,

                   全裁。二十一年,复给廪生膳银四十两。故《县志》载膳银给与廪生,而本朝《赋

                   役全书》开载儒学经费于斋夫门子皆有名数,而膳夫银则止云。廪生膳银四十两,

                   其不列名数者,以额入条鞭征给故耳,今俗讹为膳夫工食,故考溯其始末于此。

                   翼识

                        讲乡约约正廪饩银,每名六两;讲乡约直月廪饩银,每名三两六钱二项始于
                   雍正七年,其名数并何乡村设立讲约之所,俟详报再续;起送科举生员酒礼花红卷资路


                   费县银一十五两六分六厘六毫七丝三年一办;看守公署门子工食银九两加闰月。布
                   按二分司二名,府馆一名,每名银二两,共六两。华埠公馆门子一名,银三两;冲要五铺

                   司兵工食银一百一十三两四钱县前铺五名,盘溪铺、玉头铺、孔埠铺、候递铺各四名,

                   每名银五两,加闰月。原编一百四十四两四钱。顺治间,扣入裁冗二十七两。康熙二十三年,

                   抽解一十七两四钱零,协济江山南路铺兵工食。雍正元年,抽解一十四两,协济江山广济驿

                   旱夫工食。雍正六年,裁扣二名。今存一十九名。各渡渡夫工食银一十三两六钱华埠渡、

                   通济渡、巨济渡、路口渡、永济渡、潭口渡、桃林渡、龙山渡、期坂渡、马金渡、郑堰渡、

                   青峰渡各一名,每名银一两,共一十三两。中淤渡、横山渡、叶溪渡每名银二钱,共银六钱。


                   132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