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5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75

275



                   战,寇见神兵莫敌,既捷,得赏银,遂以建庙。朱邑侯奉额曰神威弘庇。

                        启秀庵      在六都巨溪。僧志尚新建。

                        履平庵      在县北四十里。康熙二十五年,陇头叶树德倡首新建。

                        吉先堂      在十三都礼范。僧净然募建。

                        集福庵      在十三都石磜坞。僧志立募建。
                        乐缘庵      廿九都高诧。

                        苇济庵      三十一都。僧心白中兴装佛造殿,徒如闻建前殿山门。





                   附方外小传


                        允    叨 青峰院僧。戒行精专,丰采神异。端拱元年,本县失印,延师追之。有顷,

                   五通神垂足而下,师以素珠挂其上,足不能收,遂还原印。事闻,赐额“青峰禅院”。后端

                   坐而化。

                        了    空 龙华寺僧。与胡寅、程俱、江纬、李光相友善。常住锡常山永平寺。时丞相

                   赵鼎、侍读范冲避地来寓寺中,皆礼重赠诗。
                        老 巧/言 住太平院。有戒行,人所敬仰。饶寇知其名,不敢焚掠而去。巧/言音辩。

                        规式翁 住梅林院。有高行,通禅学。宗门崇重,遐迩敬服。著有《十八代高僧赞》。

                        石耳山古佛化身            姓氏未考。尝牧牛陶家畔,去石耳山三十里而遥。或兀坐终日,

                   侪辈莫测,或尘饭土羹,若有所祝。以笠为铙、块为鼓,响震林木。阅数年,倏塑小像密置

                   陶腹中,竟十余陶砖瓦俱空,而牧童端逝矣。众大骇,忽有指之者曰:“此定光古佛转世也。”

                   因踪迹至石耳,得砖瓦聚处,并见前像坐其中,俨肖牧童,地方遂为建庵。嗣后,旱涝灾祲,

                   祈禳辄应,香火不绝。古佛骨瘗金竹突。或动柸土,则雷电交作。今查系十八都上林人,名方

                   椿。
                        修    意 字无言,邑魏氏田家子。初受业于龙华传教师,道圆后至广灵。时,佛印祖

                   禅,道化方隆,师尽得其宗。会佛印去广灵,里居士夫自江公人表,皆请以师继其法席,师

                   力辞,亟归开化灵山之故栖,结庵安居,名之曰:安养。与程北山相善。绍兴八年四月已卯,

                   晨起沐浴更衣,集众告辞,趺坐奄然而寂。荼毗,齿牙独不坏散,其徒以谓真实无诳诞之所

                   致云。见程北山《塔铭》。

                        有道者姚善来          为太康寺执爨。一日,自谓有所为,积薪如山,遂自焚。凡旱涝祷

                   之,雨旸辄如愿。皆敬仰曰姚道者。



                                                                                                   275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