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51

51



                   利及于近民而不及于远民,其在衙役随籴随得,其次歇家假代,乡民以籴匿为己

                   私,不令乡民沾惠。又囤榖之户,多乘此时籴官榖以积囤。低价以收之,高价以

                   出之。是使奸民独肥,而贫民独瘠也。远乡之民借贷价本,提空囊以赴仓,寄食

                   旅店,冀籴仓榖,而吏役刁难,仍提空囊以归。往返途路,几费斗米,而不得升

                   合之赐。虽痛哭号天,谁则闻之?其法令县官先期依鞭后册,挨户书名,定以赴
                   仓日期,令四乡之民,各照日期赴仓领榖,还须拨数日之冗,专心坐仓,了此一

                   事。查有冒乡民名字,顶替籴榖者,坐以诈欺,杖徒不贷。如此则乡民皆沐贱榖

                   之惠。而常平之名,端不虚矣。以上旧志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户部题准,嗣后州县衙所官员,设法勤励一年,内劝输

                   米二千石以上者,记录一次;四千石以上者,记录二次;六千石以上者,记录三

                   次;八千石以上者,记录四次;一万石以上者,准加一级。二十九年上谕,谕户

                   部,嗣后直省督抚及司道府州县各官,务宜恪遵,屡次谕旨实心举行,俾家有余
                   粮、仓庾充仞,以副朕爱养生民至意。四十九年,浙抚黄请照江南捐监事例,题

                   准于浙省各属开捐,共米七十万石分贮常平满日停止,以备赈用。

                        今上雍正二年闰四月初二日,奉上谕:谕直省总督巡抚,社仓之设,原以备

                   充歉不时之需,用意良厚。然往往行之不善,致滋烦扰,官民俱受其累。朕意以

                   为,奉行宜缓不宜急,宜劝谕百姓,听民便。自为之而不当,以官法绳之也。近

                   闻各省渐行社仓之法,贮蓄于丰年,取之于俭岁,俾民食有赖,而荒歉无忧。朕

                   心深为加悦。但因地制宜,须从民便,是在有司善为倡导于前,留心照应于后,

                   使民有社仓之益而无社仓之害,此则尔督抚所当加意体察者也。又闻民间用自封

                   投柜法,亦属便民之道。但偶有短少之处,令其填补。每至多索其数浮于所少之
                   外,理应将原银发还,仍于原封内,照数补足交纳,庶可免多索之弊。此虽细事,

                   督抚大吏亦不可不留心体察,严饬有司,以除民累。特谕,钦此。

                        雍正五年,奉督宪李题准,动拨司库分给各属,于秋成丰收之时,照依时价

                   籴买谷石,分贮常平以备赈给。本邑共领银一千八百两,籴谷三千三百三十三石

                   三斗三升二合,现贮仓内。又邑令孙公,自雍正二年到任,每年捐谷三石,共捐

                   一十五石。又社仓有绅衿捐谷三十五石五斗存贮。

                        常平仓,旧在县北。后移县西灵山寺侧共十间。岁久圮。邑令孙公于雍正四
                   年,捐俸重建新仓十间。雍正五年添设准以正项开销备造。在县治内大堂西侧二处,

                   现贮各案仓谷时加修饬晒晾。故屡经上宪盘查,而无浥烂之虑云。



                                                                                                    51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