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48
48
龙门外有照墙 左右树门楼一间,栅门出入,亦系新料。
四围砖墙并各殿宇砖墙,约四百余方 俱涂红新造。
大成殿后围墙 务取方正,本学生员方人骥,将本己墙脚长三丈、阔二尺助入,听凭
加造围墙护殿,立契存学。
坛 壝
锦按《周礼》封人所掌,自王畿以及都邑,莫不设其坛壝而封树之。汉唐以
来咸凛凛矣。本朝因明旧制,而农坛则特建于今上雍正之五年。其点綦重,旧志
阙而未备。故详书之,以为治民事神者鉴焉。
社稷坛 按《安陆府志》载,明洪武元年,颁社稷坛制于天下郡邑。查《会典》,建太
社在元年,颁行天下在二十六年。坛制在城西北,右社左稷。坛各长二丈五尺《会典》东西二丈五
尺,南北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各三级。坛下前十二丈或九丈五尺,东西南各五丈,缭以
周垣,所谓壝也。四门红油。由北门入社主。初用石,形如钟,长二尺五寸,方一尺一寸,
剡上倍下,埋于坛南正中,止露圆尖。稷无主。后社稷皆设木主,丹漆青字。国朝因之,坛
今在县北百步。其祭典详见秩祀。
山川坛 明洪武三年,命礼官考定各省风云雷雨及境内山川之神,共为一坛,设二神
位,后复以城隍合祭。坛高二尺五寸,方阔二丈五尺四。出陛,南向陛五级,北向陛三级。
国朝因之《安陆府志》。坛今在县南一里。其祭典详见秩祀。
先农坛 在县东金钱山下。置买民田四亩九分以为藉田,田后建坛,高二尺一寸,宽
二丈五尺。坛后建正房三间、配房各一间,中间供奉先农神牌,牌高二尺四寸,宽六寸,座
高五寸,宽九寸五分,丹漆金书。东间储祭器、农具,西间岁储藉田米谷。配房东间为办祭
所,西间看守农民居住。坛庙藉田之外,周以缭垣,门正南向,雍正六年建。雍正五年六月,
礼部题定耕藉仪制。一、藉田坛位之规制。按《礼记·祭统》云: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
于东郊。今各省宜择东郊官地之洁净丰腴者,立为藉田。如无官地,照九卿原议,动支正项
钱粮置买民田,以四亩九分为藉田,即于藉田后建立先农坛。又按《春秋·文艺》云:天子
之社,广五丈,诸侯半。今京师先农坛,高四尺二寸,宽五丈。其各省坛制,高二尺一寸,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