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90

90



                        忠义孝弟祠         国朝雍正元年九月,奉恩诏着于地方公所设立祠宇,内立石碑一道,

                   将前后忠孝、节义之人刋刻姓氏于其上。已故者则设牌位,岁时致祭,用以阐幽光而垂永久。

                   本邑祠建于县南起凤门内学侧,祠屋三楹,周以垣墙,前列石碑。

                        节孝祠 建立同前。祀前后节孝妇女。在县西卧佛山侧,祠屋三楹,周以垣墙,前列

                   石碑。坊一座,标各姓氏于其上。
                        社稷坛      本朝雍正二年,礼部题定,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向例亦戊日祭,此系新颁


                   定式。
                        神位 府称副社之神、府稷之神。州称州社之神、州稷之神。县称县社之神、

                   县稷之神。

                        祭物 羊一、豕一、帛一黑色、铏一、笾四枣、栗、盐、藁、鱼 豆四韮爼、醯盐、

                   菁爼、鹿脯 簠二黍、稷 簋二稻、梁。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共一坛。每岁春秋仲月致祭。
                        神位     风云雷雨居中帛四,风云雷雨之神。山川居左帛二,某府某州某县境

                   内山川之神。城隍居右帛一,以上俱白色,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

                        祭物陈设俱与社稷同。

                        先农坛 雍正五年,礼部题定,每岁择仲春亥日祭。祭毕,率僚属、农官行耕籍礼。

                        神位     先农之神。

                        礼神制帛及祭物陈设与社稷同。

                        邑厉坛 每岁清明、七月十五、十月朔日,祭无祀鬼神于本城之北郊。府州

                   称郡厉,县称邑厉。祭物:羊三、豕三、饭米三石,香烛纸随用。祭时有告城隍

                   文。
                        芒神 每岁迎春日,诣东郊利泽庙,祭毕而行。

                        旗纛 每岁霜降日,诣演武场,升旗祭之。

                        城隍 明洪武二年,诏封府城隍为鉴察司民威灵公,秩正二品。县城隍为鉴

                   察司民显祐伯,秩四品。撰制文颁之。三年,更定神号,止称“某府某州某县城

                   隍之神”。岁以春秋,同祭于山川坛。国朝仍旧制。见《安陆府志》。本邑庙在县

                   东城外,即利泽庙。后因涉水不便,洪武三年,邑侯张高建于县治南。至嘉靖十

                   八年,邑侯林大典复移于县治西北百步。每月朔望行香。
                        关帝 汉建安五年,封汉寿亭侯。先主即汉中王,位封“前将军(假节钺)”。

                   后主景耀三年,追谥年,追封忠惠公。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五年,敕封



                   90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