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7 - 光绪开化县志(点校本)
P. 587
卷 之 十 二 - 587 -
学法粲然,皆圣人所建立也。又辟雍奖谕之书,八行之碑,凡诏札
具在。俱不敏,勉记新学之成云。李侯,名光,会稽人。好古强志,
起诸生为吏,而所立皆不茍,奉法爱人,文檄不妄下,庐里怀之,
新成之学实。政和五年八月甲子,通直郎管勾岱岳观程俱记。
通济桥记 江 溥字叔源
开化溪自北来,与山东合,支涧南流,水势湍悍,屡败航,旧
为民病。政和间,参政李公光为令日,始俾民为桥,以便往来。草
创之初,其制未尽,不能支久。邑人继之,乍成乍毁,不过一二年
或二三年间,随以湮没,民力既困,遂废不举。绍兴丙子,令喻公
仲远召募里豪,集材鸠工,倣松江垂虹之制而为之,壮丽精密,备
极工巧,期年而成。岁历壬辰,复圮于水。又十年,市医胡应瑞易
为浮梁徙诸上游,溪水浅涸不常,易以腐败,民又不以为便。今令
金华丁公朝佐,下车逾两载,政成事简,访民间利病可以因革者。
父老至庭,皆以桥为请。公乃令因旧址,度其广袤之数,询里邑之
乐输者,听其自为之,截流而东,其长六十丈,分为二十三节,捐
己俸,委邑人主之,先造三节以为民劝,其余应者纷然,遂足其数。
始于庚子七月,成于九月。凡旧制之未备者,皆熟究而增益之,每
节为六柱三械,两旁益以二楣,横贯以巨木四,下施铁锁钩联以为
固。板厚二寸五分,广一丈四尺,尽布以砖,旁压以石,上为屋以
蔽风雨,中为亭,奉浮屠氏为民保护。负者乘者如履平地,不知身
在风涛之上也。造桥之时,适秋旱水涸,尽得实基,置械其上,如
铸如锢,不差毫缕,无复异时倾侧之忧矣。至循溪而上数十里,濒
水大木之可以为桥害者,又为约束,俾后来者岁芟治之。列造桥之
人姓氏于别石。堤防备尽,人知此桥之必可以为久也。夫民之情可
与乐成,难以虑始。昔之为是役者皆累岁月、殚财用、费工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