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8 - 光绪开化县志(点校本)
P. 588

- 588 -  光绪《开化县志》


            之,且不能究。今公一语号于众,而众趋之,首尾不八旬而成。官
            不烦役,民不告劳,其神速至于如此,岂非因所利而利之至,有不
            赏而民劝者乎?桥成,书来求记。余在桑梓,实闻其详,乐君之政
            不私于己而有以信于民也。且叹曰:物之成毁也有数,山颓其巅,
            水汇为渊。而君子之心,其所以信于民者,固不可忘也。斯桥之成,

            人力已至,固不知其几岁年而又有所更易。使后之人,能推公之心
            而有以信于民,则爱人利物之惠,虽无穷可也。故纪其实,以劝来
            者。淳熙七年,三衢江溥撰并书。


            县学七贤堂记                                            鲁   贞起元
                 学校之设,所以教人为学,以成其德,而措诸事业者也。为臣
            而忠,为子而孝,既达则以其所学行之于时,未达则以其所学笔之

            于书,惠足以及于人,文足以传于世,斯可以为学之成矣。前乎今
            而有如是之人,则祀之于学,以师表于将来;后乎今而有学者,则
            笃志力行,以求继乎前人。先贤之所当祀者盖如此。至正十三年冬,
            四明程公卫来教于学。明年秋,太原赵侯起岩来尹兹邑,皆有意以
            兴学。学东有亭三间,程公议以祀邑之先贤,赵侯从之,遂葺以为
            先贤祠。按图志得七人焉:唐魏謩,有墓在县南相坞,相坞由魏公
            得名也;宋赵抃,少贫,尝教授生徒于邑人余仁合家,又尝读书于
            招福院之萃清阁;江景房,为吴越侍御史,钱氏纳土,景房奉图籍
            以献,中途沉之江,两浙得免重赋,景房之力也;程俱,长于撰述,
            官至少监,有《北山小集》;邹补之,尝受业朱、吕之门,于《春秋》

            《语》《孟》皆有所注;赵汝标,为蕲州通判,嘉定壬午,虏围城三
            月,救兵不至死之;魏亨中,至元丙子起义兵,从陈宜中浮海以死。
            自江以下,皆县人也。若魏謩、赵抃立朝大节,非学之行于时者欤!
            若邹补之之注经,非学之笔于书者欤!若赵汝标、魏亨中,非死于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