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6 - 光绪开化县志(点校本)
P. 636
- 636 - 光绪《开化县志》
喜诸士民之从善如流,以建此不朽之事业也。夫千古惟功德不朽者
名亦不朽,忠武当年正气凛凛,百折不回,其明大义也。若澄渊其
照奸雄也,若止水其卫社稷扫尘氛一奋其激昂之气,若怒潮奔涛,
沛然莫御,故忠肝义胆,千古如生,即其子孙之丕承先德遗迹,亦
藉以不朽。然则,睹兹桥也,岂特夸长虹、颂巩固已哉,将教忠教
孝,乐善劝善之意,皆于此寓焉。其功德又曷可量哉!是为记。
双桥记
黄泥之坂道通德、婺,虽山径,亦要津也。旧有木榷,每春涨,
行人苦之。予姻家宋君尊一,慨然捐资为石梁以济,颜曰双桥,盖
取太白“双桥落彩虹”之句,或曰青莲至宣州,见二水绕郡城而各
有桥故云。然今一桥也,而双之何居?况桥多从奇数,罕见有双者。
予晓之曰:昔诸葛武侯送费祎聘吴,谓万里之行始此,后遂名桥曰
万里。李冰筑桥七,以应七星,因以为号。兹两水,一来自杜川,
一出自后苔,会于渡口,宋君因作左右两门,以分其势,而双合之,
名曰双桥,不亦可乎?且夫双之为义大矣,自两仪既判天下事,未
有不双者。毋论五伦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两间之,日月、山
河、草木、鸟兽,凡文章词赋之一字一句,无有绝对。即以桥论,
其取石成梁,或大小相间,或厚薄相配,亦莫不有奇偶错综,阴阳
互根之理。甚矣,双之时义大矣哉!是故有一善必有一福,有一实
必有一名,未有不双至者也。乃宋君自为引云:邀福沽名,予则何
敢?嗟乎,邀福沽名不过世俗一二鄙夫所指,以自文其悭吝,行其
妒忌而已。且《诗》不云乎自求多福;《书》不云乎,作善降祥;《易》
不云乎,积善余庆。以《诗》《书》《易》教后世者,莫如孔子,而
称舜曰必得其名,称武曰必不失显名以立身,扬名为士之孝,以名
不称为君子疾。又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