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台州市志》下册
P. 286
40%以上,本科学历达标率100%。被评为台州市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首批)、
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示范性学校、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农村成
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挂牌单位。
第十节 教师队伍
清末,中学堂行政负责人称监督,小学堂称堂长。台州府立三台中学堂监督由
知府遴选,各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与两等小学堂堂长,由知县遴选,报学使任命。知
府、知县任命各中小学堂监学1至2名。私立小学堂堂长由董事会聘任。府立中学
堂教员由监督聘任,小学堂教员由堂长聘任。小学堂教员多数为秀才、童生,少数
为举人。
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学校,监督、堂长改校长,监学改校监。中小学与师范
学校教员由校长聘任。24年,有中学教职员154人,小学教职员3135人。38年,中学
教职员628人,小学教职员5073人。
新中国成立后,校长由政府委派,大部分旧职教师留用。1952年,有幼儿园教
职工98人,小学教职工7227人,中学教职工894人。次年3月,规定小学人事编制:
乡村4个学级以上,高年级每班1.5人,中、低年级每班1.2人;乡村3个学级以下,每
班1人。文化程度差者予以辞退或转业。1954年,有小学教职工6340人,中学教职
998人,各学校开始建立中共支部,配备党员校长或副校长。1957~1958年春,开
展“反右”运动,部分教师被划为“右派分子”,有的开除公职,保留公职的送农业社
或留校劳动改造(1981年平反纠正)。1958年“大跃进”时期,各类民办学校增加。
1960年,小学教职工剧增至8993人,中学增至2026人。1961年调整教育事业规模,
压缩教师编制,部分教工回农村劳动或回城镇另谋职业。次年,小学教职工减至
7140人,中学减至1882人。1966年后,师范院校停办,师资无来源。1968年,各中学
进驻“工宣队”、“贫宣队”与“军宣队”,建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1977年撤
出或取消)。1971年成立“工农兵讲师团”,2年后取消。1973年起,农村中小学教育
一度发展较快,民办教师猛增。1977年,有中小学教职工3.32万人,其中民办教师
20668人,占62.33%,由大队、公社、区决定民办教师任用,没有考核审批手续。中
小学教师能胜任教学不到半数。1978年后,停止吸收民办教师,通过整顿、辞退与
文化考试转公办等方法,使民办教师比例逐年下降。同年恢复校长制。1983年,有
中小学教职工32311人,其中民办教师14184人,占43.9%。1985年5月,贯彻《中共
· 1342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