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5 - 《台州市志》下册
P. 355

粗犷,称山头词调。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临海有词调停云社,道光、至咸丰间

               (1821~1861)有成文社、近圣社。温岭有花山社,黄岩有妙音社、联珠社等,天台
                 有国乐社、鼓乐社、音乐社,海门葭沚镇有词调班社。民国26、27年(1937、1938),

                 临海、黄岩将词调演出折子戏。20世纪50年代,天台、温岭词调逐渐发展成戏曲。

                 1959年临海城关组织业余词调剧团。评书多为半职业性艺人在城镇作营业性演
                 出,鼓词主要在玉环县一带演出。1976、1990年,举办地区曲艺调演。1987年,台州
                 群众艺术馆编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台州分卷》。

                     民间器乐  与民间信仰、礼仪习俗等关系密切,迎神赛会、元宵灯节、婚丧祭祀

                 演奏。1986年,群众艺术馆编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台州分卷》。黄
                 岩宁溪镇《作铜锣》是大型民间器乐演奏曲,由丝竹、打击乐器等10多种乐器组成,

                 称铜锣会,每年二月初二迎灯活动结束后,开始游街演奏。乐曲典雅动听,多次连
                 续反复,打击音响节奏,庄重肃穆。临海、天台城关元宵节有“细吹亭”丝竹乐队,踏

                 月游街演奏,别具特色。
                     民间舞蹈   以舞龙、舞狮较为普遍。温岭箬山大奏鼓保持闽南移民独特风情,

                 天皇村的天皇花鼓别具一格。三门亭旁板龙,始创于明,以1.78米长木板为底座,
                 两端凿圆孔,木棒穿孔相连,板座上以竹蔑、彩纸或花布糊扎成龙头、龙身、龙尾,中

                 燃蜡烛,组成特大龙灯,盘旋穿舞,热闹壮观。1982年元宵,亭旁胜和村板龙长250
                 米,盘舞142人。仙居水口山卷地龙,俗称九节龙,民国时红绿雌雄双龙,舞技富有

                 特色。群众艺术馆编成《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台州分卷》。





                                               第三节  电影放映




                     民国11年(1922),省电化教育工作队至台州各县,巡回放映黑白无声影片宣传
                 卫生。17年起,英商爱利斯洋行为推销产品,巡回放映《卜内门肥田粉》广告片。24年

                 初,海门民众教育馆从省教育厅领来一套无声16毫米放映机;省第六学区社教电影
                 巡回队与各县联办每季巡回放映1次,以纪录片和科教片为主,少数故事片,28年改

                 为省第五教育电影队。
                     1950年3月,台州专区建立35毫米巡回放映队,首映黑白有声纪录片《民主东

                 北》。1953年10月,建立电影中队,下辖4个16毫米放映队。1955年后,各县陆续自办
                 放映队,次年,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映。20世纪70年代末,8.75毫米放

                 映队基本普及各公社,以放映“京剧样板戏”改编影片为主。1972年,首映8.75毫米
                                                                                  文  化    · 1411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