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4 - 《台州市志》下册
P. 584

里,次年忧愤而死。元兴元年(264),孙皓即位,下诏称屈晃以忠谏亡身,封其子

                 屈绪为东阳亭侯。





                                                         顾  欢



                     顾欢(420~483),字景怡,海宁盐官人。20岁从豫章雷次章学习玄儒之学,母

                 亡后于南朝宋孝建元年(454),至天台山隐居,开馆授徒,受业者近百人。齐高帝

                 召至京,顾欢呈《政纲》,建议“德治国”与“无为而治”,不久恳请回山。中年之后,
                 精研道学,著有《文集》30卷及众多道书,其中《老子道德经义疏》为南朝老子学说

                 重要经典。又是《上清经》和《真诰》主要撰写人。《夷夏论》提出“佛非东华之道,道
                 非西夷之法”,尊道贬佛学说引发规模浩大的佛道之争,史称“夷夏之辩”。经过互

                 相争论和互相融合,出现百家争鸣盛况,促使中国学术思想史发展,顾欢成为宋齐
                 间著名道教思想家。后人改隐居地为欢溪、顾儒岭。






                                                         智  顗



                     智顗(538~597),俗姓陈,字德安,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迁荆州华容(今
                                     湖北省潜江市)。出身南朝士族。18岁在湘州果愿寺出家,后从

                                     慧思受业,30岁至金陵瓦官寺说法,得官民与僧众敬仰。陈宣
                                     帝太建七年(575),率徒众入天台山,在佛陇峰南银地岭搭草庵

                                     说法,常为国运祈祷,深得帝王器重。九年,宣帝诏令“割始丰

                                     县调(赋税)以充众费”(建寺之费)。至德三年(585),应诏回
                                     金陵讲授《仁王》、《法华》等,陈后主至寺听讲。隋灭陈后,遍游

                                     长江中游各地,讲经说法。开皇十年(590),隋文帝杨坚下诏问
                 候。次年,晋王杨广迎其为师,赐号智者,有“智者大师”之称。十六年,回天台山,

                 继续讲经说法,并建造寺院。次年十一月,应杨广诏请,带病离山北上,至新昌大佛
                 寺圆寂。弟子遵遗嘱,将骨灰运回佛陇山,建塔院安放。次年,杨广派人按遗图在

                 五峰山麓造寺,登帝位后赐额国清寺。
                     智顗融合南北佛教特点,强调止观并重,提出“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等观

                 点。先后居天台山22年,《续高僧传卷17》:“所造大寺三十五所,手度僧众四千余
                   · 1640 ·    台州市志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