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189
第六编 城乡建设 ■
第二节 供水工程
地下水开采
1966年,路桥镇自来水厂建成,开采地下水,供水能力1.6万吨/日,供水范围西至邮亭居、南
至下里桥路桥医院、东至酒厂、北至下洋殿,设供水站20多个,不直接到户。以后不断增加用户,
同时增加深井。1970年开采厂区内的2号深井,1974年3月增加下洋殿的3号深井,1981年7月增
加卖芝桥路田洋王集团大楼后面的 4 号深井,1985 年 6 月增加市场街下里桥路南面的 5 号深井,
1985年7月增加小商品市场东南角处的6号深井,1992年11月增加上马村的7号深井,1992年12
月增加上张村的 8 号深井,日供水能力为 1.8 万立方米。至 1996 年路桥区累计开凿地下深井 46
眼,民井3158眼,年取水量2357万立方米。2004年,开展地下深井调查,全区共有地下深井46眼,
已停采 23 眼。2005 年,全区地下水年开采量为 400 万立方米。2006 年 10 月启动深井封存工作,
逐步禁止开采地下水,至2014年地下深井全面封存完成,共封存46口深井。
黄椒温联合供水工程
随着用水量骤增,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质恶化,高层楼房水压严重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
1985年台州地区行署决定引长潭水库之水解决黄岩(包括路桥)、椒江、温岭城镇缺水问题,成立
黄椒温联合供水工程指挥部,一期工程于1993年9月28日开工,1995年10月26日建成通水,供水
规模为25万吨/日,其中黄岩区9万吨,路桥区4万吨,椒江区9万吨,温岭市泽国镇2万吨,沿线建
制镇 1 万吨。1999 年,指挥部改制为台州市供水股份有限公司,当年供水 5922 万吨,日均供水
16.23 万吨。2004 年 2 月,二期供水范围扩大至整个台州南部地区,日引水 56 万吨,日供水 51 万
吨,其中黄岩区15万吨,路桥区7万吨,椒江区14万吨,温岭市城区7万吨、泽国镇4万吨,沿途乡
镇4万吨;工程投资12亿元。
水网建设
新桥、横街、蓬街、金清四镇和当时的下梁镇、黄琅乡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河塘水及井水,由于
河塘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吃用水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居民吃用水,1998年4月,路桥区成立
五镇供水工程指挥部,总投资2300万元(其中区拨款900万元),5月动工,共铺设DN300-800供水
管线23.76千米,建设新桥配、增压泵站(投资570万元)和金清配、增压泵站(投资175万元);1999
年6月1日建成并正式通水,日供水能力2万吨。
2007年1月,提出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当年路桥区斥资3500万元实施村村通长潭水工程,
对未通长潭水的32个村进行给水改造。2007年4月,为改变东部乡镇工程性缺水的现状,启动路
桥区农村饮用水管网工程,估算总投资 1.8 亿元,包括近期 6 万吨/日的滨海加压泵站和 26.9 千米
的输配水管线,工程于2007年12月正式开工,2013年5月滨海加压泵站投入运行,至2014年底工
程基本完工。
2010~2012年全区通过区、镇(街道)、村(用户)各承担1/3资金的筹资方式,利用3年时间完
成全区100多个村的农村村级管网(三级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并从2011年4月1日开始通
过政府补贴方式,金清、蓬街、新桥、横街四镇实现与城区同网、同质、同价供水,至此全区基本实
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三同”目标。
147